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筆債的意思、筆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筆債的解釋

指應人約請而尚未完成的文墨之事。 清 李漁 《比目魚·耳熱》:“我有些筆債未完,叫他先去,如今文字完了,不免也去走一遭。”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通訊(覆魏猛克)》:“三日的來信收到了,適值還完了一批筆債,所以想來寫幾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筆債”是一個漢語詞彙,指因他人約請而尚未完成的字、畫或文章等文墨事務,帶有比喻性表達未兌現的創作承諾。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應他人請求但未交付的書畫、文章等作品,常被比喻為未完成的“債務”。例如,清代李漁在《比目魚·耳熱》中提及“筆債未完”,魯迅也在書信中使用該詞描述未完成的文稿。

  2. 詞素拆解

    • 筆:代指文墨創作(如寫字、繪畫、撰文)。
    • 債:比喻未兌現的承諾,類似經濟債務的“未償還”狀态。

二、使用語境

  1. 典型場景
    多用于創作者(如作家、畫家)自述或他人描述其未完成的作品,帶有委婉或自嘲的意味。例如:“他因筆債纏身,婉拒了新邀約。”

  2. 常見搭配

    • 償還筆債:完成拖延的創作任務。
    • 積欠筆債:形容長期未兌現承諾。
    • 勾銷筆債:放棄或取消未完成的創作計劃。

三、例句參考

  1. 魯迅在書信中寫道:“還完了一批筆債,所以想來寫幾句。”
  2. “這筆債源于去年答應友人的一幅畫作,至今未能完成。”

四、補充說明

該詞屬于書面化表達,日常生活中較少使用,但在文學、藝術領域仍有一定活躍度。需注意與“文債”等近義詞區分,後者範圍更廣,可包含演講、劇本等文體。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筆債

筆債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因為購買過多文具而積累下的債務。拆分為“⺮”、“月”和“貝”三個部首。

部首拆解:

“筆債”的來源比較容易理解,即因購買大量文具(特别是筆類商品)而導緻的債務問題。

在繁體字中,“筆債”通常寫作“筆債”。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有所不同。例如,漢字“債”古代寫法為“債”。而“筆”的古代寫法為“筆”。

例句:

小明迷戀文具,買了太多筆,導緻自己陷入了筆債之中。

組詞:

近義詞:

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