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還報的意思、還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還報的解釋

(1).返回報告。《莊子·漁父》:“ 子貢 還報 孔子 , 孔子 推琴而起曰:‘其聖人與!’乃下求之。”《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 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隋書·麥鐵杖傳》:“遇 江 東反, 楊素 遣 鐵杖 頭戴草束,夜浮渡 江 ,覘賊中消息,具知還報。”《三國演義》第四回:“﹝ 李儒 ﹞以鴆酒灌殺 少帝 ,還報 董卓 。”

(2).答複。《三國志·蜀志·許靖傳》“文多故不載”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詳思愚言,速示還報也。”

(3).報應。 元 武漢臣 《生金閣》第四折:“略使些小見識,智賺出殺6*人賊,這場事天教還報你。”《檮杌閑評》第四九回:“這也説不得了,當初勘問 楊 左 諸人時,哪個容他分辨的,這也就是個還報了。”

(4).報複。 明 葉子奇 《草木子·談薮》:“蓋其在生,出令北人毆打南人,不許還報。”《金6*6*梅詞話》第九九回:“寃仇還報當如此,機會遭逢莫遠圖。”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還報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還報”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和讀音具體分析。以下是主要解釋:

一、古漢語核心含義(hái bào)

  1. 返回報告
    指完成任務後回來彙報情況。如《莊子·漁父》中“子貢還報孔子”,以及《史記》記載劉邦探路時“行前者還報”。

  2. 答複
    常見于書信往來,表示回複對方。例如《三國志》注引《魏略》中的“速示還報”。

  3. 報應/報複
    元代《生金閣》第四折“這場事天教還報你”,體現因果循環的意味。

二、現代引申義(huán bào)
部分現代語境中可表示人際間的互惠回報,如接受幫助後給予回應。但此用法多見于非權威來源,且需注意與“回報”一詞的區分。

三、讀音辨析

建議:閱讀古籍時優先考慮“返回報告”或“報應”等傳統釋義;現代使用若涉及互惠行為,更推薦用“回報”避免歧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還報:詞義和拆分部首、筆畫

《還報》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主要有兩個意思:

  1. 報答别人對自己的恩情。
  2. 反擊或報複對方的惡行。

拆分部首和筆畫:

《還報》的第一個字是“還”,其部首是“辶”,共有6個筆畫。第二個字是“報”,其部首是“言”,共有12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還報》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的古代典籍《詩經》中的一篇名為《小雅·還》的篇章。

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還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時會有一些變化。《還報》在古代的寫法為「還報」。

例句

以下是《還報》成語的例句:

1. 他一直記着别人對他的恩情,決心要好好地「還報」他們。

2. 那個人做了許多壞事,終于有人「還報」了他,讓他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組詞

與《還報》相關的組詞包括:

1. 還禮:回報他人的禮物。

2. 還德:回報他人的恩德。

3. 報仇:為了報複敵人而采取行動。

4. 報答:回報他人的恩情或好意。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
1. 還以顔色:用行動回報對方,對方感到愉快或滿意。
2. 報恩:回報别人對自己的恩情。
3. 報複:對敵人的惡行采取報複行動。

反義詞:
1. 忘恩:對别人的恩情不予回報。
2. 寬恕:原諒對方,不再進行報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