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eunion of husband and wife after an enforced separation of rupture] 比喻夫妻離散後重又團聚
果然似樂昌般破鏡重圓。——《元曲選·對玉梳》
(2) 亦作“破鏡重合”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載: 南朝 陳 太子舍人 徐德言 與妻 樂昌公主 恐國破後兩人不能相保,因破一銅鏡,各執其半,約于他年正月望日賣破鏡于都市,冀得相見。後 陳 亡,公主沒入 越國公 楊素 家。 德言 依期至京,見有蒼頭賣半鏡,出其半相合。 德言 題詩雲:“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 嫦娥 影,空留明月輝。”公主得詩,悲泣不食。 素 知之,即召 德言 ,以公主還之,偕歸 江 南終老。後因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或決裂後重又團聚或和好。 宋 蘇轼 《蝶戀花·佳人》詞:“破鏡重圓人在否? 章臺 折盡青青柳。” 明 賈仲名 《對玉梳》第四折:“果然似 樂昌 般破鏡重圓,抵多少配上瓊簪,接上冰絃。”《二刻拍案驚奇》卷九:“若果如此,真是姻緣不斷,古來破鏡重圓,釵分再合,信有其事了。” 蕭紅 《馬伯樂》第二章:“他與太太的相見,好像是破鏡重圓似的,他是快樂的,他是悲哀的,他是感激的,他是痛苦的。”亦作“ 破鏡重合 ”。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五》:“破鏡重合,古有其事,若夫再娶而仍元配,婦再嫁而未失節,載籍以來,未之聞也。”
"破鏡重圓"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成語,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和文化内涵。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指破裂的鏡子重新複圓,比喻夫妻離散或關系破裂後重新團聚、和好如初。該成語強調失而複得的珍貴情感,尤其特指夫妻關系的修複。《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比喻夫妻離散或決裂後重又團聚或和好" 。
典出唐代孟棨《本事詩·情感》:
南朝陳将亡時,驸馬徐德言預料戰亂中将與妻子樂昌公主失散,遂将銅鏡摔成兩半,各執一半作為信物。陳亡後,樂昌公主被擄至隋朝權臣楊素府中。徐德言依約至京城,遇仆人叫賣半鏡,遂題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複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公主見詩悲泣不食。楊素聞知後,感其情深,放歸公主,二人終得團圓 。
例:戰亂中失散四十年的夫妻終得破鏡重圓。
知識延伸:該成語的生成依托于中國古代銅鏡的文化象征——鏡子不僅是日常用具,更是婚姻信物(如"同心鏡"),其"圓"形暗合"團圓"之意,破碎與重圓的過程構成強烈的情感隱喻。
“破鏡重圓”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pò jìng chóng yuán,主要用來比喻夫妻離散或感情破裂後重新團聚與和好。以下是詳細解釋:
曆經戰亂,這對夫妻終于破鏡重圓,令人感慨萬千。
近義詞 | 反義詞 |
---|---|
冰釋前嫌、言歸于好 | 覆水難收、一去不返 |
和好如初、重修舊好 | 鸾飄鳳泊、分道揚镳 |
盡管成語寓意美好,但現實中“破鏡”的裂痕可能難以完全消除,需理性看待關系修複的可能性。例如,物理上的鏡子即使粘合,裂痕仍存,映射出信任重建的複雜性。
如需更多例句或典故細節,可參考(曆史故事)或(造句示例)。
八川百步燈百代鼻頭趁食陳黦愁翠蠢胖出薪大衆哲學抵死端秀遁榮放麛分钗劈鳳風旱忿痛高飛遠走根指數蚶菜宏誕畫籌踝膝火田囏苦教務長伎術寄與絕粒掘子軍軍需口鋒口直心快留計芒穎美髯公莫二目不識丁披覆劈啪劈心扡子手柔成三祀韶和設佛市景濕漬漬收拔衰征四稱送子娘娘淘米圖說枉紊完小猥多微赜武皇校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