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辟雝的意思、辟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辟雝的解釋

見“ 辟雍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辟雝”應為“辟雍”的異體寫法,指代中國古代的一種重要禮制建築和教育場所,常見于西周至漢代文獻。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辟雍(或作“辟雝”)是周代貴族子弟的大學,建築形制特殊,通常四周環水,象征教化如水流般普及。《白虎通義》記載:“天子立辟雍,行禮樂,宣德化”,其功能集教育、禮儀、政治于一體。

  2. 建築特點
    形如圓形高台,外圍環形水池(象征“圓璧”),中央為廳堂,東西南北各有門橋通向四方,體現“天圓地方”的宇宙觀。漢代班固《白虎通》描述其“象教化流行”。

  3. 曆史功能

    • 教育:西周時期為貴族子弟學習禮、樂、射、禦等“六藝”的場所。
    • 禮儀:周王在此舉行祭祀、宴飲、射箭等國家典禮(如《詩經·大雅·靈台》載“于樂辟雍”)。
    • 象征意義:代表天子“承天統物”的權威,體現“以禮治國”的思想。
  4. 文化影響
    後世将辟雍作為國家最高學府的代稱,如東漢洛陽太學、明清北京國子監的中心建築均沿用此名,清代乾隆帝更親撰《辟雍碑》強調其“宣德明倫”的作用。

  5. 文獻記載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周禮》,如《詩經·大雅·文王有聲》雲:“鎬京辟雍,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展現其凝聚四方臣民的政治意義。

若需進一步了解建築細節或曆代演變,可參考《漢書·禮樂志》《三輔黃圖》等古籍,或考察北京國子監現存辟雍殿實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辟雝

辟雝(bì l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辟”和“雝”兩個部分組成。

部首和筆畫

“辟”字的部首是“辛”,總共有8畫;而“雝”字的部首是“隹”,總共有11畫。

來源

“辟雝”一詞源于古代漢語,用來形容描述一個人的容貌面目憔悴、形容不堪的樣子。

繁體

《辟雝》在繁體字中寫作“辟厲”或“鷿厲”。它們的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辟雝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該字的意思并未發生改變。

例句

1. 他一夜未眠,臉色蒼白,顯得十分辟雝。

2. 經曆了那場災難後,全村的人都面容辟雝,看起來十分憔悴。

組詞

辟雝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該詞常以獨立的形式使用,用來形容人的容貌或狀态。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憔悴、枯槁、形容黯然無神等。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容光煥發、神采奕奕等,形容容貌和狀态較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