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示衆的意思、示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示衆的解釋

[publicly expose] 展示在衆人面前;特指當衆懲治犯人

斬首示衆

詳細解釋

(1).顯示于衆人之前。《左傳·昭公十三年》:“ 叔向 曰:‘諸侯有間矣,不可以不示衆。’” 楊伯峻 注:“上文雲:‘示威于衆。’”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捷悟》:“人餉 魏武 一桮酪。 魏武 噉少許,蓋頭上題‘合’字以示衆。衆莫能解。次至 楊脩 , 脩 便噉,曰:‘公教一人噉一口也,復何疑!’”

(2).當衆懲罰有罪者以示儆戒。《漢書·廣川王劉去傳》:“其十五人在赦前大惡仍重,當伏顯戮以示衆。”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禨祥·己亥山水大災》:“﹝駕至 趙州 臨洺鎮 ,二處行宮火發。﹞知府 王聘 等送都護軍門、禦押駕前導示衆,亦可謂異變矣。” 巴金 《創作回憶錄》七:“在一九三八年春節前後,敵人和漢奸暗6*殺 上海 愛國人士,甚至懸頭示衆。”

(3).告知大衆。《古尊宿語錄·慈明禅師語錄》:“﹝ 慈明禪師 ﹞示衆雲:‘上來也步步登高,下去也通身無礙。’”《資治通鑒·後梁均王貞明五年》:“﹝ 李存勗 ﹞即召 馮道 令草詞以示衆。” 宋 蘇轍 《書<傳燈錄>後》:“有時示衆道:‘塞卻你眼,教你覷不見。’”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 劉 ﹞因袖出一牋,則五言古詩一章也,命其子朗誦以示衆。”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示衆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示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公開向衆人展示,通常特指當衆懲罰犯人以達到警示作用。例如“斬首示衆”“遊街示衆”等,均強調通過公開懲治來震懾他人。

二、曆史與用法

  1. 起源:最早與古代刑罰相關,如軍中處決逃兵或叛徒時公開行刑,後延伸至民間司法領域。
  2. 文獻記載:
    • 《世說新語》提到曹操将“合”字題于酪蓋示衆,體現“展示”之意。
    • 《西遊記》第九回描述李彪被“枭首示衆”,反映古代刑罰的公開性。
  3. 功能:兼具“懲罰”與“警示”雙重目的,如《漢書》記載“伏顯戮以示衆”。

三、現代延伸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總結來看,“示衆”既包含展示、告知的基本義,又特指通過公開懲罰實現社會警示,其内涵隨曆史演變從刑罰擴展到廣義的公開行為。

網絡擴展解釋二

示衆(shì zhòng)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示、衆。示字的部首為礻,衆字的部首為人。示字的筆畫數為5,衆字的筆畫數為6。 《示衆》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司法制度中的一種懲罰方式,即公開示衆。在古代社會中,對于犯罪行為,特别是嚴重的犯罪行為,法庭通常會将罪犯公開示衆,以警示他人。這種懲罰方式旨在通過公衆場合的懲罰,達到示威、震懾的目的,并借以教育大衆。 繁體字中,示字的寫法為「示」,衆字的寫法為「眾」。在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有時會對字形進行調整和改變,形成了繁體字。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在有一些差别。示字在西周時期的金文中寫作「こ一」,在戰國時期的楚簡中寫作「卡一」。衆字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寫作「人土」,在戰國時期的楚簡中寫作「人幾」。 示衆一詞在現代漢語中的使用相對較少,主要用于描述公開示人或者以某人的錯誤行為作為警戒的行為。例如:法庭公開審判的目的就是為了示衆,警示其他人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示衆的近義詞有示警、警示、曝光等,意思相近,都含有向公衆展示某人錯誤或不良行為的含義。反義詞較難界定,但可以考慮與示衆相對的詞彙是私下處理或對個人行為的批評和教育。 組詞方面,示衆可以與其他詞語組成新的詞彙,如示衆教育、示衆手段等。 綜上所述,示衆一詞源自古代司法制度的公開示衆懲罰方式,通過公衆場合的懲罰來警示他人和教育大衆。拆分部首為示、衆,筆畫數分别為5、6。繁體字寫作「示眾」。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示字在不同時期的寫法有所變化。示衆的近義詞有示警、警示、曝光等,反義詞較難界定。組詞方面,可以與其他詞語組成新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