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貪婪悭吝。 金 馬钰 《行香子·勸世》詞:“顔貌蒼蒼,髭鬢斑斑,愈愚迷、嫉妬貪慳。”
“貪悭”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貪”和“悭”組成,具體含義如下:
貪悭(tān qiān):指既貪婪又悭吝的性格或行為,表現為對物質或利益的過度追求(貪),同時又不願分享或付出(悭)。
貪(tān):
悭(qiān):
“貪悭”二字結合後,體現了人性中矛盾的兩面性:
元代道士金馬钰在《行香子·勸世》中寫道:“顔貌蒼蒼,髭鬓斑斑,愈愚迷、嫉妒貪悭。”此處通過“貪悭”批判世人因貪婪和吝啬而迷失本性的狀态()。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道教勸世文獻或佛教經典中對“貪悭”的解析。
貪悭(tān qiān)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非常小氣、吝啬。
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為 “貝” (bèi) 和“金” (jīn),其中“貝” 是部首,表示貝殼;“金” 是指金子。這個詞的來源是由兩個負面的意象合成而成,即似乎意味着一個人如貝殼般地悭吝,像金子一樣地摳門。
在繁體字中,貪悭是“貪慳”;其中,“慳”與“愆”是異體字,均讀作“qiān”,“貪”和“憸”也是兩個讀音相同而形狀有所不同的異體字。
在古代漢字中,貪悭的寫法經曆了一些變化。如《廣韻》中給出的寫法為“貲貪”,《說文解字》中寫作“貳吝”。
以下是一些有關貪悭的例句:
一些與貪悭相關的詞組有:
貪悭的反義詞是“大方” (dà fāng),形容一個人慷慨、大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