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于趕路。 晉 潘嶽 《上客舍議》:“又行者貪路,告糴炊爨,皆以昏晨。” 唐 杜甫 《阌鄉姜七少府設鲙戲贈長歌》:“東歸貪路自覺難,欲别上馬身無力。” 元 王恽 《江南道》詩:“我行貪路發五更,馬上吟看亂山曉。”
“貪路”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一、字面含義(較常見): 指急于趕路或匆忙行路,常見于古漢語文獻。例如:
二、成語含義(存在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貪圖捷徑、追求不正當利益”,但這種用法在古代文獻中暫未發現直接例證。此解釋可能是現代對字面組合的引申,需注意實際使用時可能産生的歧義。
建議:
貪路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迷戀享受糜爛生活,追求享樂而不思進取。
貪路的部首是貝(bèi),它的筆畫數是11畫。
貪路這個成語來源于《詩經·秦風·豐年》:“貪冒雖多辟,其道亦一。”後來成為了一個固定的成語,用來形容人們追求享樂而不肯努力工作或進取的行為。
貪路的繁體字是「貪路」。
在古時候,貪路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太大變化。
他整天追求享樂,貪圖安逸的生活,完全貪路而不思進取。
貪財、貪官、貪婪、貪心等。
貪圖、縱欲、放蕩。
志存高遠、精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