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孝的意思、挂孝的詳細解釋
挂孝的解釋
[wear mourning] 〈方〉∶帶孝
詳細解釋
亦作“掛孝”。戴孝。《水浒傳》第六八回:“令大小頭領,人人挂孝,個個舉哀。”《醒世恒言·徐老仆義憤成家》:“令合家掛孝,開喪受弔。”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二三:“瞅她,還挂孝呢!”
詞語分解
- 挂的解釋 挂 (掛) à 借助繩索、鈎子、釘子等使物體附着于高處或連到另一物體上:懸挂。挂圖。挂牌。挂鋤。挂鐮。挂帥(掌帥印,喻居于領導、統帥地位)。披紅挂綠。挂一漏萬。 牽記,牽連,牽累:牽挂。記挂。挂念。挂
- 孝的解釋 孝 à 對父母盡心奉養并順從:孝敬。孝廉(a.中國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潔的人;b.中國明、清兩代對舉人的稱呼)。孝道。孝子賢孫。 居喪的事:守孝。吊孝。 喪服:戴孝。孝衣。
網絡擴展解釋
“挂孝”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指通過穿戴喪服或佩戴孝飾表達對逝者的哀悼,常見于中國傳統文化和方言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核心含義:指在親人去世後,親屬穿戴白色喪服、佩戴孝布等,以示哀悼和遵守喪禮習俗。這一行為既是對逝者的敬意,也是傳統孝道的體現()。
- 字義分解:
- 挂:表示“穿戴、佩戴”,如挂孝布、挂麻衣。
- 孝:指對父母或長輩的尊敬與哀悼,也包含遵守喪葬禮俗()。
2.文化背景
- 挂孝是中國傳統喪葬禮儀的一部分,古代強調“守孝三年”的禮制,通過服飾區别表達哀思。例如,《三國演義》中描述劉備“盡皆挂孝,大設祭奠”,突顯其嚴肅性()。
- 不同地區可能存在差異,例如方言中“挂孝”更口語化,而官方語境多用“戴孝”或“服喪”。
3.實際應用
- 文學作品:常見于古典小說和戲曲,如《水浒傳》中“人人挂孝,個個舉哀”,《暴風驟雨》中描寫農村喪俗()。
- 現代場景:部分農村地區仍保留挂孝習俗,如佩戴黑紗、白花等簡化形式。
4.與其他詞彙的關聯
- 近義詞:戴孝、服喪、守孝。
- 延伸表達:“五服制度”中的不同喪服等級,也體現了挂孝的規範性。
5.注意事項
- 挂孝的時長和形式因時代、地域、親疏關系而異,例如直系親屬可能需長期穿戴,旁系則較短。
- 現代社會中,傳統挂孝逐漸簡化,更多以追悼會、默哀等形式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地區的習俗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地方志或民俗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挂孝
挂孝是指古代中國的一種喪葬禮儀,也可以指親人去世後家屬為表達哀悼而采取的一種喪服。挂孝是對逝者的親情表達和對死者的敬意,被認為是一種傳統的中國風俗。
拆分部首和筆畫
挂孝的字形由“蔔”和“子”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蔔”是一個獨立的漢字部首,表示預測、占卜;“子”也是一個獨立的漢字部首,表示兒子。
挂孝的筆畫數為14畫。
來源
挂孝的源自于中國古代的禮儀制度和思想觀念,是尊重親人并表達哀悼之情的文化傳統。在古代社會,人們相信逝者會有所知覺,挂孝可以表示家屬對親人去世的悲痛和懷念。
繁體
挂孝的繁體字為「掛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挂孝的字形略有不同。孝字旁邊的喪字用的是「亡」,表示逝去;而蔔字由于古代寫法的變化,形狀略有差異。
例句
1. 他挂起了孝,為父親表達哀思。
2. 挂孝的期限通常為三年。
組詞
孝敬、孝順、孝子、孝心
近義詞
孝服、喪服
反義詞
不孝、無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