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下陷成潭狀的硯台。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墨》:“至 魏 晉 時,始有墨丸,乃漆煙松煤灰和為之,所以 晉 人多用凹心硯者,欲磨墨貯瀋耳。”
凹心硯是一種傳統硯台類型,其核心特征為中央凹陷的結構設計,主要用于貯墨。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凹心硯指硯台中央呈下陷的潭狀結構,便于磨墨時儲存墨汁。名稱中的“凹”指凹陷形态,“心”表示中心位置,“硯”即書寫工具。
曆史背景與用途
魏晉時期,墨的制作從墨錠發展為墨丸(漆煙與松煤混合制成),凹心硯的凹陷結構能有效容納液态墨汁,因此被廣泛使用。元代陶宗儀在《南村辍耕錄》中記載了這一設計原理。
字義分解
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資料(如)将“凹心硯”引申為“内心深沉”的比喻,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主流觀點仍以實物功能為主。
如需進一步了解凹心硯的形制演變或曆史文獻,可參考《南村辍耕錄》及相關文房器具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