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的一種。 宋 陶穀 《清異錄·酒漿》:“ 後唐 時, 高麗 遣其廣評侍郎 韓申一 來, 申一 通書史,臨回,召對便殿,出新貢林慮漿面賜之。”
“林慮漿”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結合文獻和語境理解:
根據等資料記載:
網頁中将其解釋為成語:
在文獻中遇到該詞時,需根據上下文判斷:
林慮漿(lín lǜ jiāng)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從樹木中提取出的樹液。樹液可以用于制作樹脂、藥品等。
林慮漿的部首是木(mù)部,拆分後的筆畫數分别是7畫、8畫和10畫。
林慮漿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大司寇》一書中。繁體字“檁慮漿”可用來代替林慮漿。
在古時候,林慮漿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主要的變化是在字的結構和筆畫上,而字形的基本意義保持不變。
1. 春天是采集林慮漿的最佳時期。
2. 他的工作是從樹木中提取林慮漿。
林木(lín mù):樹木。
慮心(lǜ xīn):憂慮、擔心。
漿果(jiāng guǒ):草本植物的花果實。
樹液(shù yè):樹木内部循環的液體。
樹脂(shù zhī):從樹木中提取的膠狀物。
樹幹(shù gàn):樹木的主幹。
樹枝(shù zhī):樹木的分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