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恭谨虔诚。 三国 魏 曹植 《灵芝篇》:“圣皇君四海,德教朝夕宣,万国咸礼让,百姓家肃虔。” 晋 陆云 《泰伯碑》:“而百年既终,遗爱斯軫,莫不肃虔寝庙,著名金石,遗其后昆,聿遵前典。”
肃虔(sù qián)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庄重色彩的复合词,由“肃”与“虔”二字组合而成,多用于形容态度恭敬、虔诚且严肃的状态。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肃(sù)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中华书局影印本,第382页。
虔(qián)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第1201页。
“肃虔”融合二字核心含义,强调内外兼具的恭敬态度:
整体形容人言行端庄,心怀敬畏,常见于描述祭祀、典礼等严肃场合中的仪态。
例:《诗经·商颂·长发》“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郑玄笺:“天命之以天下,使之敬虔。”
宗教仪式
如《宋史·礼志》载祭祀场景:“百官肃虔,各司其职”,指参与者神态庄重,举止恭谨。
来源:《宋史》卷九十八·中华书局点校本。
政治文书
古代诏书常用“肃虔”要求臣民恪守礼法,如明代敕令“尔等其肃虔乃职,毋怠”(《明实录》)。
来源:《明太祖实录》卷六十七·中研院史语所校印本。
现代汉语中,“肃虔”属书面语,多用于:
来源:《现代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第4582页。
“肃虔”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ù qián,其核心含义为恭谨虔诚,常用于形容人在宗教、信仰或庄重场合中表现出的敬畏态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义分解:
深层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灵芝篇》或《泰伯碑》原文。
宝钵边画冰鱼币器簸腾草根吃明不吃暗愁黯钿粟顶棒狄人动程蹲小号二八女郎防合菲律宾抚扪附益干丝更休闺合汉洋江好缺禾本科画工活儿蒋蒋金饭碗旌旛决命剧韵毛羽零落駡题明正典刑磨戛那般槃互擗踊拊心嵌空人多口杂揉错弱弄塞尘神奸巨蠧时样试用树德务滋叔度陂数据库説证头卡退处推宕托命望风而走伪学虾王斜萦吸墨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