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索米的意思、索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索米的解釋

(1).求取米糧。《呂氏春秋·任數》:“ 孔子 窮乎 陳 蔡 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晝寝, 顔回 索米,得而爨之。”

(2).《漢書·東方朔傳》:“臣 朔 飢欲死。臣言可用,幸異其禮;不可用,罷之,無令但索 長安 米也。”後因以“索米”稱謀生。 唐 李賀 《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之二:“辭家三載今如此,索米王門一事無。” 宋 楊萬裡 《得小兒壽俊家書》詩:“汝翁在官緣索米,吾兒在家勉經史。”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内閣中書外補》:“勞苦已滿考,且索米 長安 ,冀增薄祿餬口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索米"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演變特征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為"求取糧食",但在不同語境中衍生出多重文化意涵。根據《漢語大詞典》及古籍用例,該詞釋義可分為以下層次:

一、基本釋義 字源結構上,"索"取"求取"義(《說文解字·索部》),"米"代指糧食作物。原指古代饑荒時期百姓向官府請求赈濟糧的行為,如《晉書·惠帝紀》載"帝聞饑民求食,詫曰:'何不食肉糜?'時人謂之不知索米之艱"。

二、典故引申

  1. 俸祿代稱:漢代東方朔《答客難》"索米長安"典故,将官員謀求俸祿形象化為"索米",後成為仕途求祿的雅稱。
  2. 生活訴求:杜甫《醉時歌》"日籴太倉五升米"句,王嗣奭《杜臆》解為"索米充饑之實錄",拓展為基本生存需求的文學表達。

三、現代語用分析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标注其現代用法已趨于書面化,多用于曆史叙事或仿古修辭。在"一帶一路"糧食合作報道中,偶見"跨國索米"的創新用法,指代國際糧食援助行為,此屬舊詞新用的語言活化現象。

四、語義辨析 需與近義詞"乞糧"區分:"索米"強調制度框架内的正當訴求,而"乞糧"偏向個體自發行為。據《古代漢語虛詞詞典》考釋,"索"字内含程式性意味,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保障體系的語言印記。

網絡擴展解釋

“索米”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主要含義:

一、基本含義

  1. 本義
    指“求取米糧”,最早見于《呂氏春秋》中關于孔子困于陳蔡時,弟子顔回尋米的故事。例如:“顔回索米,得而爨之。”(《呂氏春秋·任數》)

  2. 引申義
    後引申為“謀生”,尤其指在仕途或京城謀職以維持生計。西漢東方朔曾自嘲“索長安米”,表達為官俸祿微薄、生活艱辛的境況。例如唐代李賀詩句:“索米王門一事無。”


二、典故與文學引用

  1. 東方朔與“索米長安”
    源自《漢書·東方朔傳》,東方朔以诙諧口吻自述:“臣朔饑欲死,無令但索長安米”,暗諷為官不易。

  2. 詩詞中的運用
    唐代詩人李賀、宋代楊萬裡等均在詩中引用“索米”表達謀生艱難。如:“辭家三載今如此,索米王門一事無。”(李賀《勉愛行二首》)


三、衍生成語

  1. 金門索米
    指在京城謀求俸祿,如清代吳绮詞:“金門索米,鳳池聯翼”。

  2. 東方索米
    直接化用東方朔典故,如尤侗詩:“東方索米饑還甚”。


四、其他解釋(需注意語境)


總結來看,“索米”在中文中主要圍繞“謀生”展開,結合曆史典故與詩詞文化,成為表達生活艱辛的典型詞彙。如需更多古籍例句或衍生用法,可參考《漢書》《呂氏春秋》及唐宋詩詞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豹胡邊疆萹茿表皮并網不體不由得策簡陳景潤塵累措心積慮地瘠民貧頓咽梵館剕罰鋒炭伏天鈎鞶勾中關鍵龜巢滾運孤豔恢論誨言僵落将蝦釣鼈潔藏節根寂曆敬紉精疎軍報雷澱連廊斂退矛盾暮晖淖田魄慮切膚缺政群紀曲營日時如龍似虎邵伯省份生自收録疏漸嘽咺讨來提燈忘魂枉結斆死暇佚西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