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日時的意思、日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日時的解釋

(1).日期與時辰。《後漢書·方術傳上·樊英》:“嘗有暴風從西方起, 英 謂學者曰:‘ 成都 市火甚盛。’因含水西向漱之,乃令記其日時。客後有從 蜀 都來,雲‘是日大火,有黑雲卒從東起,須臾大雨,火遂得滅。’”

(2).泛指日子,時間。 南朝 宋 鮑照 《代貧賤愁苦行》:“貧年忘日時,黯顔就人惜。”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養氣》:“至如 仲壬 置硯以綜述, 叔通 懷筆以專業,既暄之以歲序,又煎之以日時。”

(3).猶及時,適時。《莊子·外物》:“春雨日時,草木怒生。” 成玄英 疏:“青春時節,時雨之日,凡百草木,萌動而生。”

(4).猶時常,時時。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 叔文 日時至此商量公事,若不得此院職事,即無因而至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日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綜合分析:

一、基本釋義

  1. 日期與時辰(核心義)

    • 指具體的時間節點,如《後漢書·樊英傳》記載術士通過記錄日時預測火災的典故。
    • 現代用法:古代曆法、命理學說中常見,如生辰八字中的「年月日時」。
  2. 泛指時間概念

    • 南朝鮑照《代貧賤愁苦行》用「貧年忘日時」表達窮困中失去時間感知的狀态,體現時間流逝的抽象含義。

二、延伸釋義 3.及時/適時

  1. 時常(較少用)
    • 唐代韓愈《順宗實錄》記載王叔文「日時至此」的記載,表頻率副詞用法。

三、使用特點

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可獲更系統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日時》的意思

《日時》是一個成語,含有多重意義。它可以指代時間過得很快,如日月如梭;也可以表示時光的短暫和珍貴;還可以指代光陰不待人,要珍惜時間。

拆分部首和筆畫

《日時》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日”和“時”。其中,“日”的部首是“日”自己,“時”的部首是“寸”。根據《康熙字典》,《日》的總筆畫數是4畫,而《時》的總筆畫數是10畫。

來源和繁體

《日時》源于中國的古代文化和哲學思想,最早見于古書《韓詩外傳》。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仍然是《日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日》這個字在古代寫作“曰”,而《時》則被寫作“時”。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字的寫法逐漸演變成現代的形式。

例句

1. 時間過得很快,仿佛《日時》如梭。

2. 生命如《日時》般短暫,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3. 《日時》如流水,永不停息。

組詞

常見的與《日時》相關的組詞有:

1. 三日時限(表示三天的限期)

2. 日光時泰(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3. 時光如逝(表示時間的流逝)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日時》意思類似的成語有:

1. 春去秋來(形容時間的流逝)

2. 光陰似箭(意味時間過得很快)

與《日時》意思相反的成語有:

1. 晝長夜短(表示時間很短暫)

2. 不期而遇(表示沒有時間表)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