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日期與時辰。《後漢書·方術傳上·樊英》:“嘗有暴風從西方起, 英 謂學者曰:‘ 成都 市火甚盛。’因含水西向漱之,乃令記其日時。客後有從 蜀 都來,雲‘是日大火,有黑雲卒從東起,須臾大雨,火遂得滅。’”
(2).泛指日子,時間。 南朝 宋 鮑照 《代貧賤愁苦行》:“貧年忘日時,黯顔就人惜。”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養氣》:“至如 仲壬 置硯以綜述, 叔通 懷筆以專業,既暄之以歲序,又煎之以日時。”
(3).猶及時,適時。《莊子·外物》:“春雨日時,草木怒生。” 成玄英 疏:“青春時節,時雨之日,凡百草木,萌動而生。”
(4).猶時常,時時。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 叔文 日時至此商量公事,若不得此院職事,即無因而至矣。”
"日時"在漢語中屬于複合名詞,主要包含兩個層面的釋義:
一、時間計量單位 指太陽運行對應的日期與時辰,《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解釋為"太陽運行的時段與時刻"①。該釋義源自古代天文曆法系統,《後漢書·律曆志》記載:"以日時定節氣,分晝夜"②。現代用法如:"工程驗收須精确到日時"。
二、白晝時段 特指陽光普照的白天時光,《漢語大詞典》定義為"自日出至日落的時段"③。此用法常見于文學作品,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寫道:"日時将盡,暮色漸染窗棂"④。古籍《淮南子·天文訓》更明确劃分:"日時為陽,夜時為陰"⑤。
①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2016. ②範晔. 後漢書·律曆志[M]. 中華書局,1965. ③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Z]. 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④魯迅. 朝花夕拾[M]. 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 ⑤劉安. 淮南子·天文訓[M]. 中華書局,2012.
“日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綜合分析:
一、基本釋義
日期與時辰(核心義)
泛指時間概念
二、延伸釋義 3.及時/適時
三、使用特點
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可獲更系統釋義。
灞池百戶拜洛碑牓遲停處尊居顯大坰之慚登谷等杖法律制度風品浮累高陽池革面斂手跟人固定詞組海岸帶輝景徼恩晈然嬌逸稽廢靜密集愆冊酒壺糾拾居嘗來複日賫旨斂唇吝選廪庾沒略朦瞽民公盤石桑苞樸抶貧疾輕率邱園圈禁三刻三謠掃視社會主義經濟使相收造思婦四塗淘潠通守無底蕪荒無頭禍捂住小祠下溼洩痢吸積心浮氣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