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心積慮的意思、措心積慮的詳細解釋
措心積慮的解釋
猶言處心積慮。謂長久考慮在心。 宋 何坦 《西疇常言》:“逮迹其自為,則因循惰弛,罕克自強,措心積慮,甘心為小人,而不以為病。” 明 宋濂 《<用明禅師文集>序》:“昔者, 蘇文忠公 與 道潛師 遊,日稱譽之……有識之士疑之,則以謂 潛師 遊方之外者也,其措心積慮皆與吾道殊,初不可以強而同。”
詞語分解
- 措心的解釋 用心。 宋 蘇轍 《<元祐會計錄>序》:“今二聖之治,安而靜,仁而恕,德積於世。 秦 隋 之憂,臣無所措心矣。” 明 方孝孺 《與鄭叔度書》之二:“僕少讀 韓氏 文,而高其辭,然頗恨其未純于聖人
- 積慮的解釋 久積思慮。《穀梁傳·隱公元年》:“ 鄭伯 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 唐 柳宗元 《為京畿父老上府尹乞奏複尊號狀》:“蓋以挹損徽號近二十年,盛德益光,大名未復,緻遠邇積慮,幽明憤懷。” 明 高啟 《
網絡擴展解釋
“措心積慮”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cuò xīn jī lǜ
- 注音:ㄘㄨㄛˋ ㄒㄧㄣ ㄐㄧ ㄌㄩˋ
- 含義:指長久地謀劃、反複思考某事,通常帶有貶義,暗含為達到目的而費盡心機的意味。
出處與用法
- 最早出處:宋代何坦《西疇常言》中提到:“措心積慮,甘心為小人,而不以為病。”
- 語法功能:多作賓語或狀語,用于描述長期謀劃的行為。
近義詞與結構
例句與語境
- 明代宋濂在《序》中寫道:“其措心積慮皆與吾道殊,初不可以強而同。”
- 現代用法示例:他措心積慮地想奪取公司控制權,最終卻因手段不當而失敗。
使用注意
該成語多用于消極語境,強調為達成目的而長期謀劃,需注意情感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措心積慮》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理性思考并妥善處理自己的内心疑慮和思慮。它可以分為兩個部首,即「手」和「心」,部首筆畫分别是「4」和「4」。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已經能追溯到《左傳》中的使用。在繁體字中,「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但是「措」的寫法稍有變化。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措」字的繁體字是「撮」。一個例句可以是:面對困難,我們需要措心積慮,找出最好的解決辦法。與「措心積慮」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冷靜思考」、「深思熟慮」,反義詞可為「草率行事」、「輕率決策」。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