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漿的意思、酸漿的詳細解釋
酸漿的解釋
(1).草名。多年生草,高二、三尺,葉卵形而尖,六七月開白花。開花後,萼肥大成囊狀,包圍漿果,其色紅,根莖花實均可入藥,有清熱化痰的功用。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酸漿》。
(2).酢漿草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九·酢漿草》。
詞語分解
- 酸的解釋 酸 ā 像醋的氣味或味道:酸菜。酸溜溜。酸梅。酸甜。酸奶。酸棗。 化學上稱能在水溶液中産生氫離子的化合物,分“無機酸”、“有機酸”兩大類:鹽酸。碳酸。硝酸。硫酸。酸堿度。 譏諷人的迂腐:窮酸。寒酸。
- 漿的解釋 漿 (漿) ā 比較濃的液體:豆漿。紙漿。灰漿。漿果。漿液。 用粉漿或米湯等浸潤紗、布、衣服等物:漿洗。 漿 (漿) à 同“糨”。 筆畫數:; 部首:水;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酸漿”的詞義,綜合多來源信息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酸漿”一詞有兩層含義:
- 植物名稱:指茄科酸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Physalis alkekengi L.,其果實外被膨大的萼片包裹,形似燈籠,故俗稱燈籠果、挂金燈等。
- 成語比喻:源自食用酸漿果後口腔的酸澀感,引申為形容心情痛苦或煩惱的狀态。
二、植物學特征
- 形态:高約0.6-1米,葉卵形,夏季開白花,果實成熟時萼片呈橙紅色囊狀,漿果圓形可食。
- 分布:原産中國,南北均有野生分布,東北地區栽培較廣。
- 别名:因地而異,北方稱“菇茑”“姑娘兒”,其他地區叫洛神珠、泡泡草等。
三、藥用價值
根、莖、果實均可入藥,具有:
- 清熱化痰:緩解咽喉腫痛、肺熱咳嗽;
- 利水通便:用于黃疸、水腫及二便不通;
- 抑菌作用: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四、文化背景
- 曆史記載:最早見于《爾雅》(公元前300年),《本草綱目》亦收錄其藥用功能。
- 現代應用:作為稀特蔬菜和藥用植物,兼具食用與保健價值。
如需更完整的植物圖譜或藥理研究,可參考《本草綱目》及相關植物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酸漿》?
《酸漿》是一個詞語,指的是一種由酸味果實制成的果醬,口感酸甜可口。
拆分部首和筆畫
《酸漿》的部首是“酉”和“水”,部首“酉”表示與酒相關,而部首“水”表示與水相關。《酸漿》總共有9個筆畫。
詞語來源
《酸漿》一詞最早出現在清朝《廣東通志》一書中,用來描述一種以酸味水果制作而成的果醬。
繁體字形式
《酸漿》的繁體字形式為「酸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酸漿的漢字寫作“酸降”。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很少使用了。
例句
1. 我喜歡在早餐上塗抹一層酸漿,增添酸甜的味道。
2. 這家糕點店的酸漿餅幹很受歡迎。
組詞
1. 酸漿果醬
2. 酸漿餅幹
3. 酸漿汁
近義詞
1. 酸果醬
2. 酸味果醬
反義詞
甜果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