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锁肚的意思、锁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锁肚的解释

中医指小儿初生后二、三日内大便不通。《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初生门上》:“不大便:大便不通名锁肚,皆缘热毒受胎中。” 吴谦 注:“小儿初生……若至二、三日不大便者,名曰锁肚,乃胎中受辛热之毒,气滞不通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锁肚"是一个中医儿科术语,特指新生儿因多种原因导致腹部胀满、气机闭塞不通,出现呕吐、腹胀、啼哭不安、大便不通(或伴有小便不利)等症状的一种危重病证。其核心含义在于"闭塞不通",形象地描述了腹部气机壅滞、腑气不通的状态。

其详细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1. 基本定义与临床表现:

    • "锁"意为封锁、闭塞;"肚"指腹部、肠胃。
    • 合指新生儿腹部气机被"锁闭",导致腑气不通。主要症状包括:
      • 腹胀如鼓:腹部膨隆胀满,触之紧张或有抵抗感。
      • 呕吐不止:频繁呕吐,吐物可为乳汁、黏液,甚至胆汁样物。
      • 大便不通:出生后数日无胎粪排出,或排便困难、量少。
      • 啼哭不安:因腹胀腹痛而持续哭闹,烦躁不宁。
      • 不欲吮乳:因腹胀呕吐而拒乳。
      • 严重者可见面色青灰、呼吸困难、抽搐等危象。
  2. 病因病机(中医角度):

    • 胎热壅结:母亲孕期过食辛热,胎热内蕴,移热于胎儿,热结肠胃,耗伤津液,导致肠道失润,燥屎内结,腑气不通。
    • 胎禀不足:早产儿或先天禀赋虚弱,元气不足,肠道蠕动无力,推动乏力,导致粪便积滞。
    • 秽浊郁积:分娩过程中吸入羊水秽物,或出生后护理不当,秽浊之邪内阻肠胃。
    • 外邪侵袭:新生儿脐部护理不当,感受风冷邪气,寒凝气滞,导致腑气不通。
    • 核心病机在于气机壅滞,腑气不通,升降失常,浊气上逆则吐,浊气不降则胀、闭。
  3. 历史渊源与现代认识:

    • 该病名在古代医籍中已有记载,如明代王肯堂《幼科证治准绳》等著作中提及新生儿"锁肚"之证,描述其腹胀、便闭、呕吐等症状,并认识到其危重性。
    • 在现代医学视角下,"锁肚"所描述的症状群可见于多种新生儿消化系统急症,如:
      •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先天性肠闭锁、肠狭窄、肛门闭锁、先天性巨结肠等导致机械性梗阻。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严重时可出现腹胀、呕吐、便血、肠梗阻表现。
      • 胎粪性肠梗阻/腹膜炎:常与囊性纤维化相关。
      • 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腹膜炎等导致肠麻痹。
      • 功能性肠梗阻:如早产儿肠道动力不成熟。
    • 因此,"锁肚"在现代临床中更多被视为一个症状描述性或包含多种病因的中医病名,强调其"腑气闭塞不通"的核心病机。一旦新生儿出现类似"锁肚"的症状,需高度警惕,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尤其是排除外科急症),进行针对性治疗。

"锁肚"是中医对新生儿期出现以腹部胀满绷急如鼓、呕吐不止、大便不通(或小便不利)为主要特征,伴有哭闹拒乳等表现的危重病证的命名。其本质是气机壅滞、腑气不通,病因可涉及胎热、禀赋不足、秽浊内阻或外邪侵袭。在现代医学背景下,它对应着多种可能导致新生儿肠梗阻或严重腹胀的疾病,需紧急诊断和处理。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锁肚”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中医病症(主要含义)

指新生儿出生后2-3天内无粪便排出的病症,属于中医儿科范畴。

二、引申成语(较少用)

指因过度用力或紧张引起的腹部痉挛疼痛。

三、权威来源建议

若需进一步了解中医治疗或历史文献,可参考《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 或明代《证治准绳》。

别人正在浏览...

白沙山胞族猜意餐风宿雨嶒嵘唱喝巉絶禅说阐幽探赜差钱陈表冲夷大车以载大祲帝枝端洁端勒风度翩翩封翁该班纲柄敢莫甘心情愿革改乖背謞謞黄卷青灯剪刀拐嘄噭接风洗尘鸠栖髡人牢忧两曜猎人落忽秘旨内局颦顣桥松骑鲸擒拏奇特拳服三高生军摄丝盒子时会事预则立守朴嘶哑天上人间铁林土壤污染蓊郁纹路乌灯黑火武魄鲜飈险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