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素旄的意思、素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素旄的解释

(1).即白旄。用旄牛尾为饰的白旗。古代用以指挥军队作战。《文选·史岑<出师颂>》:“昔在 孟津 ,惟师 尚父 ,素旄一麾,浑一区字。” 李善 注:“《尚书》曰:‘王右秉白旄以麾。’”

(2).用作君主的仪仗。 明 徐祯卿 《从吴学士侄奎观模米襄阳山水图并学士题识》诗:“白云縹緲 苍梧 遥,旖如 湘君 垂素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素旄是古代汉语中具有特定礼仪功能的仪仗器具,《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用白色牦牛尾装饰的旗帜”。从构词法分析,“素”指白色未染的绢帛,“旄”特指用牦牛尾制成的旗饰,二字组合构成专有名词,专指用于仪典的白色旌旗。

该词最早见于《诗经·鄘风·干旄》“素丝纰之,良马四之”,郑玄笺注“素丝者,以为缕以缝纰旌旗之旒縿”。在周代礼制体系中,素旄作为诸侯仪仗的重要组成,《礼记·明堂位》记载“乘大路,载弧韣,旂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于郊”中的“旂”即包含素旄元素。汉代经学家郑玄在《三礼注》中特别强调,素旄的白色象征洁净庄严,专用于祭祀、会盟等重大礼仪场合。

考古发现印证了文献记载,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显示,商代已有“旄”的实物使用。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出土的西周车马坑中,战车辕首残留的青铜旄首饰件,与《周礼·春官·司常》所述“全羽为旞,析羽为旌”的形制高度吻合,为研究素旄的形制演变提供了实物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素旄”是古代汉语中的专有名词,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1. 指挥军队的白旗
    指用白色旄牛尾装饰的旗帜,常用于战场指挥。例如《尚书》记载周武王“右秉白旄以麾”,即手持素旄发号施令。这一用法体现了古代军事中旗帜的象征意义。

  2. 君主的仪仗用具
    作为帝王或高规格典礼中的仪仗标志,素旄象征权力与威严。例如《文选·史岑》中描述姜尚(师尚父)以素旄统一天下,侧面印证其仪仗功能。

需注意,“素”指白色,“旄”是牦牛尾制成的旗饰,两者结合既强调颜色,也突出材质与等级。若需更详细文献例证,中的原文引述。

别人正在浏览...

八故拜盟白螘边附别国比期閟幽伯世尺寸之柄传踏吹毛索垢垂四璀玮搭耳帽挡头阵倒橐大同市得获豆登噩厉丰积高拨子高车狗走狐淫官防关笺关领关送洪水猛兽槐馆皇极殿呼天唤地姜桂之性讲搜角巾私第津铺趷登登浪迹天涯连篇连霄鳞集六根清静麪包圈泥驳狞笑破坠软梏三门干部三吐三握绳菲舍贫试旬太子港猥小文质三统五苍雾阁衔泣小版邪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