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抵賴的意思、抵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抵賴的解釋

(1) [deny]∶用謊言和狡辯否認所犯的過失或罪行

事實是抵賴不了的

(2) [refuse to admit;disavow]∶拒絕承認或認可

在事實面前無法抵賴

前日6*你用妖術使落花上枝,還敢抵賴。——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詳細解釋

拒不承認事實。 宋 蘇轼 《論役法差雇利害起請畫一狀》:“若遇頑猾人戶抵賴不還,或将諸物高價準折,訟之於官,經涉歲月,乃肯備償,衙前所獲無幾。” 元 無名氏 《争報恩》第二折:“俺這官府中則要你從實取責,不要你當廳抵賴。”《警世通言·喬彥傑一妾破家》:“ 高氏 抵賴不過,從頭招認了。”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八章:“你還抵賴不肯認罪?好,現在就來宣布你的罪狀。”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抵賴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抵賴”是現代漢語中表示否定事實、拒絕承認的動詞,其核心語義為通過狡辯或否認的方式逃避責任或掩蓋真相。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釋義,該詞指“用謊言和狡辯否認所犯過失或罪行”,常見于法律糾紛、道德追責等語境。

從語義結構分析,“抵賴”包含三層内涵:其一為行為主體存在過失或錯誤的前提,其二為采用口頭否認或詭辯的方式,其三為目的在于逃避應承擔的責任。例如“面對确鑿證據仍抵賴罪行”的用法中,行為人通過否認事實對抗司法調查,體現其消極對抗性。

該詞的語用特征具有明顯貶義色彩,多與“百般”“矢口”“拒不”等副詞搭配,如《刑法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指出“犯罪嫌疑人常以抵賴手段對抗審訊”。在近義詞系統中,“狡辯”側重扭曲邏輯,“推诿”強調責任轉嫁,而“抵賴”更突出對事實本身的直接否認。

詞源可追溯至宋代司法文書,《名公書判清明集》已見“抵讕”用例,後演變為現代“抵賴”形态。現代法律語境中,《刑事訴訟法》第120條明确“被告人如實供述義務,不得抵賴”,賦予該詞明确的法律效力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抵賴”是一個漢語動詞,指用不實之詞或借口否認錯誤、推卸責任,通常帶有貶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常見用法

  1. 法律場景:描述犯罪嫌疑人否認指控,如“被告當庭抵賴所有證據”。
  2. 日常糾紛:指人際矛盾中推卸責任,如“弄壞東西後抵賴說是别人做的”。

語言對比

示例語境

這個詞的使用需注意場合,因其帶有較強負面色彩,多用于正式批評或嚴肅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報葬摽搒播遷才傑逞想除馑出賣風雲雷雨慈眉善目刁怪遞化鼎府凡翼飛漱風馳雲走贲信個處鈎求雇借寒廉好便似花貨荒急皇叔镮銅阍吏胡坐進士第抗對狂獧闊誕來突梁驺厘局柳腰花态茫蕩明範摸索南陽氣抛舍屏去疋頭千年觥蛴領齊醍球幕電影歧異其餘掃箨哨尖兒神寝師人書傳遂良堂吉诃德提要文察卧榻之側汙溝翔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