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閣的意思、束閣的詳細解釋
束閣的解釋
見“ 束之高閣 ”。
詞語分解
- 束的解釋 束 ù 捆住,系:束縛。束裝(整理行裝)。束發(?)。束之高閣。束手無策。 量詞,用于捆在一起的東西:束修(十條幹肉,原指學生送給老師的禮物,後指給老師的報酬)。 聚集成一條的東西:光束。電子束。 控
- 閣的解釋 閣 (閣) é 類似樓房的建築物,供遠眺、遊憩、藏書和供佛之用:樓閣。滕王閣。閣下(對人的敬稱,意謂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閣下的侍從者而告之;現代多用于外交場合)。 特指女子的卧房:閨閣。出閣(出嫁)
專業解析
"束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面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
字面意思:
- 束: 指捆紮、束縛、整理。例如《說文解字》:“束,縛也。”
- 閣: 指樓閣、儲藏物品的架子或房間。例如《說文解字》:“閣,所以止扉也。從門,各聲。”引申為藏書、儲物的處所。
- 因此,“束閣”字面意思是指将物品(尤其是書籍、文件)捆紮整理好,放置到樓閣或架子上。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2012). 漢語大詞典 (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
引申義/常用義:
- 其最核心、最常用的引申義是棄置不用、擱置起來、不再理會。這個含義來源于字面意思的進一步抽象化:把東西捆好放到閣樓上,意味着不再使用、不再處理、将其閑置或遺忘。
- 例如,形容計劃、建議、才能、書籍等被束之高閣,就是指它們被擱置一邊,沒有得到實施、采納或應用。
- 宋代文獻中已有類似用法,如陸遊《醉歌》:“讀書三萬卷,仕宦皆束閣;學劍四十年,虜血未染锷。” 這裡“束閣”即指所學知識未能得到應用。來源:陸遊. (宋). 劍南詩稿.
“束閣”的核心含義是指将物品(尤指書籍文件)捆紮好放置于閣樓或架子上,其最主要的引申義和現代常用義是棄置不用、擱置起來。它常以“束之高閣”的形式出現,強調事物被高高挂起、不再過問或應用的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
“束閣”是成語“束之高閣”的簡寫形式,其含義與“束之高閣”一緻。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将物品捆紮後放置于高處的閣樓,比喻事物被擱置不用或人才被埋沒。例如:
- 本義:将書籍文件捆起存放()。
- 引申義:形容有才能的人因環境限制無法施展()。
詞源與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庾翼傳》,原指對人才的忽視。宋代範仲淹因被貶地方官職而無法施展抱負的故事,進一步強化了其“懷才不遇”的引申義()。
使用場景
- 事物棄用:如“這份計劃被領導束閣多年”。
- 人才埋沒:如“他空有才華,卻被束閣在基層崗位”。
權威性說明
漢典()、查字典()等來源明确其核心含義為“擱置不用”,而關于人才引申義的說法多見于民間解釋(),需結合語境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八體八一宣言夯貨避禍博求參旗巉絕成千累萬乘隙丑儀磁感線當街盜嫂獨角棼棼覆觞哏絶廣袖關小貴邸菇蘆骨突突害人精皇州角門窘境舊酒徒祭主眷憐句盾口授心傳喟然太息蠟筆畫禮敬廪增旒旌龍旒倮裎緑珠賣屠毛群盤深偏得慓疾竊室情書殺菌劑省拜深文峻法神悟史鈔水豹囊騰茂廳長圖回脫崗拖油瓶危迫利誘聞名曏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