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漸防微的意思、杜漸防微的詳細解釋
杜漸防微的解釋
[be precautious beforehand;guard against creepint corruption or malpractice] 見“防微杜漸”
詳細解釋
同“ 杜漸防萌 ”。 晉 葛洪 《抱樸子·明本》:“昔之達人,杜漸防微,色期而逝,夜不待旦。” 宋 歐陽修 《論元昊來人請不賜禦筵劄子》:“仍須杜漸防微,常為挫抑之計。豈可一事未成,先虧國體?” 清 林則徐 《關防告示》:“隨時隨事,杜漸防微,庶幾弊絶風清,令行政肅。” ********* 《三民主義的解釋》:“兄弟民生主義的辦法,主張‘平均地權’,在 中國 本是杜漸防微的意思。”
詞語分解
- 杜的解釋 杜 ù 落葉喬木,果實圓而小,味澀可食,俗稱“杜梨”,亦稱“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擔或刻圖章。 阻塞(?),堵塞(乮 ):杜絕。杜塞(乮 )。杜門謝客,防微杜漸。 〔杜撰〕憑自己的意思沒有根據地
- 防微的解釋 在錯誤或壞事剛萌發時,就加以制止。《晉書·慕容垂載記》:“ 垂 為三軍之統,卿為謀 垂 之主,用兵制勝之權,防微杜貳之略,委之於卿,卿其勉之。” 唐 劉禹錫 《上杜司徒書》:“常謂盡誠可以絶嫌猜,徇
網絡擴展解釋
“杜漸防微”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字面分解:
- 杜:堵塞、杜絕;
- 漸:事物的開端或逐漸發展的過程;
- 防:預防;
- 微:微小、苗頭。
- 整體含義:在錯誤、禍患或不良現象剛有微小苗頭時,就及時采取措施加以制止,防止其擴大發展。
用法與特點
- 語義側重:
強調對細微問題的敏感性和早期幹預,注重在萌芽階段解決問題,而非事後補救。
- 適用場景:
- 個人修養:警惕自身小缺點,及時改正(如“學習中要杜漸防微,避免拖延成習”)。
- 工作管理:發現潛在風險時迅速處理,防止事态惡化(如“企業需杜漸防微,排查安全隱患”)。
- 語法功能:
多作謂語或定語,常見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
出處與典故
- 文獻來源:
最早見于晉代葛洪《抱樸子·明本》:“昔之達人,杜漸防微,色斯而逝,夜不待旦。”
- 曆史背景:
東漢時期,大臣丁鴻上書漢和帝,以“杜漸防萌”勸谏遏制窦氏專權,後演變為成語。
近義與反義詞
- 近義詞:防微杜漸、未雨綢缪、曲突徙薪(均強調預防,但側重點不同)。
- 反義詞:養癰遺患、放任自流(指忽視問題導緻惡化)。
辨析
- 與“防患未然”區别:
“防患未然”側重在問題未發生前預防,而“杜漸防微”更強調對已顯露的微小問題及時幹預。
- 與“未雨綢缪”區别:
後者指提前準備應對可能的風險,前者則針對已出現的苗頭采取行動。
示例應用
例句:
“管理者需具備杜漸防微的敏銳性,及時化解團隊内部的小矛盾,避免影響整體協作。”
通過以上分析,可全面理解該成語的涵義及適用情境。如需進一步探究曆史典故或具體案例,可參考《後漢書·丁鴻傳》及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杜漸防微 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采取預防措施,及早防止微小問題的發展演變成大問題。下面是《杜漸防微》相關的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杜(木) + 漸(水) + 防(阜) + 微(彳冖)
共計:10個筆畫
來源
《論語·子罕篇》中有“杜漸防微”這個成語出現。原意來自于對于細小問題的重視,以防止它們發展成大問題。
繁體
杜漸防微(在繁體字中,漸和漸有時互相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可能與現在有所差異。由于篇幅限制,無法一一列舉具體差異,請您理解。
例句
為了杜漸防微,我們應該定期檢查設備并進行維護。
領導提醒我們要杜漸防微,不能忽視任何可能引發問題的迹象。
組詞
杜絕、防備、漸進
近義詞
防患于未然、未雨綢缪
反義詞
坐視不理、漠不關心
希望以上内容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