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残破、毁废的建筑。 明 刘基 《郁离子·天道》:“是故碎瓦穨垣,昔日之歌楼舞馆也。”
“碎瓦颓垣”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uì wǎ tuí yuán,主要用于形容建筑物残破、毁废的景象。以下是详细解析:
“凋残隋花,知他是那一朝那一代遗下的碎瓦颓垣。” ——《古文观止》
“冯殿庆回忆,城里所有的建筑物都成了碎瓦颓垣。” ——
“是故碎瓦颓垣,昔日之歌楼舞馆也。” ——
“战后的城市,只剩碎瓦颓垣,昔日繁华荡然无存。” ——
总结来看,“碎瓦颓垣”通过具象的瓦片与墙垣的残损,生动传递出建筑或事物的破败感,常见于文学、历史及现实场景的描述。
碎瓦颓垣(suì wǎ tuí yuán)是一个汉字词语,由6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碎(石字旁,12画)、瓦(瓦字旁,5画)、颓(贝字旁,13画)、垣(土字旁,9画)。
来源:碎瓦颓垣一词源于古代诗词,形容建筑物的破坏和毁损,也可比喻事物的衰败和崩溃。
繁体:碎瓦頹園(túi yuán)。
古时候汉字写法:碎(於字旁加竖撇,12画)、瓦(瓦字旁无竖撇,5画)、颓(貝字旁改成1画竖,13画)、垣(土字旁无横折,9画)。
例句:大雨过后,原本美丽的花园变成了碎瓦颓垣的废墟。
组词:碎瓦(破碎的瓦片)、颓垣(颓败的堡垒)。
近义词:破败、断壁残垣、荒废。
反义词:宏伟、壮丽、兴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