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逃的意思、遁逃的詳細解釋
遁逃的解釋
[run away] 逃走;逃避
倉皇遁逃
遁逃山中
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資治通鑒》
詳細解釋
亦作“ 遁迯 ”。亦作“遯逃”。亦作“遯迯”。猶逃走。《荀子·成相》:“主之孽,讒人達,賢能遁逃國乃蹷。”《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臣得罪於 秦 ,懼而遯逃,無所容跡。” 漢 焦贛 《易林·大壯之未濟》:“背室棄家,遁迯出走。” 清 陳維崧 《金明池·丙辰秋日書事》詞:“瘦巷空壕風蕭瑟,儘堂燕幕烏遯迯無術。”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八章:“幾個穿黑衣服的彪形大漢兇惡地盯着她,好像怕這個犯人遁逃似的。”
詞語分解
- 遁的解釋 遁 ù 逃避,躲閃:遁去。遁辭。遁世。遁北。 隱,消失:遁迹。遁隱。 逃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逃的解釋 逃 á 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環境或事物而離開:逃跑。逃敵。逃匿。逃遁。逃逸。 躲開不願意或不敢接觸的事物:逃避。逃難(刵 )。逃彙。逃稅。逃世(避世)。 遁追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遁逃”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遁逃”由動詞“遁”和“逃”組合而成,讀音為dùn táo,基本含義為逃避、逃脫,尤其指因恐懼或不願面對困境而隱藏行蹤的逃跑。例如《資治通鑒》中“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即描述劉備因局勢不利而避走。
二、使用場景
- 逃避現實或責任:如“鎮戌潰而土崩,君臣相顧而窮迫,父子乃謀乎遁逃”;
- 描述倉皇逃離:如“倉皇遁逃”“遁逃山中”;
- 文學或曆史語境:常見于古詩詞或史書,如盧綸《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三、延伸解析
- “遁”的特殊性:“遁”含“隱藏”之意,因此“遁逃”更強調隱匿行蹤的潛逃,與單純“逃跑”略有區别。
- 近義詞:逃亡、逃避、潛逃;反義詞:面對、承擔、直面。
四、典型例句
- 秋分到,失敗遁逃,吉祥如意擁抱。(節日祝福);
- 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遁逃而不敢進。(《過秦論》)。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或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遁逃的意思
遁逃是指逃離現場或躲避某種不願面對的情況。拆分部首和筆畫 是遁(阝⼀力⼀兒,共10畫)+ 逃(⾃⾃⼀足,共⼏畫)。來源:遁逃詞源于古代漢語,大約始于公元前145年的漢武帝時期。
繁體字:遁逃。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遁逃”通常使用象形的形狀來表示,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他在危險來臨時遁逃了。
組詞:逃遁、遁世、逃亡等。
近義詞:逃脫、逃走、逃離。
反義詞:面對、勇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