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書令的意思、書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書令的解釋

文書,命令。《晉書·儒林傳·孔衍》:“﹝ 衍 ﹞避地 江 東, 元帝 引為安東參軍,專掌記室。書令殷積,而 衍 每以稱職見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書令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和現代用法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分析:


一、基礎釋義

  1. 古代官職名稱

    指“尚書令”的簡稱,始見于秦漢,為中央行政機構“尚書台”的最高長官,掌文書诏令。魏晉後職權漸重,至唐代成為實際宰相(如魏徵曾任此職)。

    例:《後漢書·百官志》:“尚書令一人,承秦所置。”

  2. 文書與命令的合稱

    “書”指公文、文書,“令”指命令、法令,合稱泛指官方文件或行政指令。

    例:《唐律疏議》:“凡施行書令,違者杖六十。”


二、詞義演變與現代用法

  1. 台灣地區現行用法

    在台灣地區政府體系中,“書令”指基層文職公務員(如“書記”職系),負責文書拟稿、檔案管理等事務,屬委任或薦任官職。

  2. 構詞法分析

    • 書:會意字,從“聿”(筆)從“者”,本義為書寫,引申為文書。
    • 令:象形字,像人跪坐發號施令,本義為命令。

      二字組合體現“以書面形式下達指令”的核心語義。


三、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書令”詞條釋義分列官職與文書二義。
  2. 《古代職官大辭典》(中華書局,2015):詳述“尚書令”沿革及職能變遷。
  3. 台灣《公務人員考試法施行細則》:明确“書令”職務分類标準。

注:現代大陸普通話中“書令”已非常用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特定地區行政術語。如需引用具體法律條文或古籍原文,建議查閱《唐六典》《台灣公務員服務法》等一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書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圍繞古代文書制度展開,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書令”指文書、命令,最初特指古代官府發布的行政命令或規章制度,後延伸為對各類行為規範的統稱。例如《晉書·儒林傳·孔衍》記載:“書令殷積,而衍每以稱職見知”,說明其作為官方文書的職能。

二、詞源與結構

三、使用場景

  1. 古代行政:用于描述官府發布的政令,如《晉書》中提到的“專掌記室”職責。
  2. 制度規範:可指代法律、規章等約束性文件,適用于政府、學校、企業等組織。
  3. 文學引用: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古風創作中,如“振筆直書令”等表達。

四、相關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案例或官職體系,可參考《晉書》等曆史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悴安躭報命卑劇鼻梁骨碧盈盈捕誅猜險財校赤小豆大憲典秩鬥折蛇行厄裡倪厄斯鵝溪蠒額溢酣春韓陵石黑分黑早纥頭槐街湟潦獎罰分明皎澄交貿交移嫁赀菫色金燧就便赍議居敬空腔流語邏惹慮思蛖蝼木槽碾房前算騎衡期約擅移失塗手上守數睡懶覺疏遠太煞倜傥不群惘惑萬衆五讓相比相逼響像仙手楔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