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家。語出《禮記·大學》:“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清 李漁 《風筝誤·閨鬨》:“不會齊家會做官,隻因情法有嚴寬。”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夫強異類者以同居,以此而日言齊家,豈非怪謬!”
“齊家”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源自《禮記·大學》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體系,其核心含義是通過自我修養實現家庭治理,具體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詞源與定義
“齊家”出自《禮記·大學》:“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意為整治家庭事務,使家族成員和睦共處。
與“修身”的關系
儒家認為,齊家的前提是“修身”,即完善個人品德。隻有自身行為端正,才能成為家庭成員的表率,進而實現家庭和諧。
教化與示範作用
“齊”不僅指管理,更強調通過道德感化使家人自發遵循倫理規範。例如《周易·家人卦》提到“教先從家始”,主張以德化人。
家庭關系的處理
包括夫妻、父子、兄弟等關系的協調,目标是“宜其家人”(使家庭成員各得其所)。例如《大學》中提到“孝悌慈愛”是齊家的關鍵準則。
部分學者對“齊”的解釋存在分歧: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大學》原文及漢代鄭玄注疏。
《齊家》一詞是指全家人團結和睦、相互協助,共同努力實現共同目标的意思。它寓意着一個家庭的和諧與幸福。
《齊家》一詞的拆分部首是“齊”字的“鳥”部,在字典中排第四十五,總筆畫數為十四。
《齊家》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易·系辭上》中。《周易》是古代中國著名的六經之一,其中的《系辭》是對《易經》的注釋和解釋。
《齊家》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齊家」。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齊家的“齊”字寫作「斉」,加上家字的寫法不變。
1. 妻子賢惠,丈夫勤奮工作,他們真正實現了齊家。
2. 在這個齊家的社區裡,每個人都彼此關心和幫助。
組詞:齊心協力、齊心合力、齊步走、齊聲贊成、齊心協同。
近義詞:衆志成城、同心協力、家和萬事興、團結一緻、和睦相處。
反義詞:不和諧、紛争不斷、分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