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符籍的意思、符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符籍的解釋

符伍與名籍。《管子·七法》:“符籍不審,則姦民勝;刑法不審,則盜賊勝。” 唐 劉禹錫 《莫徭歌》:“ 莫徭 自生長,名字無符籍。” 章炳麟 《革命道德說》:“又況天造草昧,壯士烏集,紀律未申,符籍未著,不以一身拊循士卒,共同安危,而欲人為盡力,雖乳兒知其不能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符籍是古代中國行政管理制度中的重要術語,其含義可從詞源和功能兩個層面解析。從構詞法分析,“符”本義為信物憑證,《說文解字》釋作“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特指官方頒發的契約憑證;“籍”則指記載名冊,《周禮·秋官》鄭玄注稱“謂書其戶口之數”,引申為登記造冊的簿記系統。

在具體行政運作中,符籍特指官吏身份核驗與戶籍管理的複合體系。唐代杜佑《通典·職官》記載:“凡官吏皆給符印,具錄名籍”,說明其包含身份憑證(符)與登記檔案(籍)的雙重屬性。宋代馬端臨《文獻通考》進一步闡釋,符籍系統既用于考核官員政績,也作為征收賦役的法定依據,形成了“以符驗正身,以籍核丁口”的治理模式。

該制度的演變軌迹清晰可見:秦漢時期作為軍事調度的兵符制度,至隋唐發展為涵蓋文武官員的完整身份認證體系,最終在明清與黃冊制度深度融合,成為維系古代戶籍管理的重要機制。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别指出,符籍在行政實踐中具有“防奸僞、明貴賤”的核心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符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詞義

“符籍”由“符”和“籍”組成:

2. 曆史文獻用例

3. 功能與作用

主要涉及兩方面:

4. 相關概念延伸

“符籍”與“符節”“戶籍”存在關聯,但更強調兩者的結合性功能,類似現代身份證與戶口簿的綜合體。

提示

由于所有搜索結果均标注為極低權威性,建議進一步參考《古代漢語詞典》《中國制度史》等權威文獻以驗證準确性。

别人正在浏覽...

白璧三獻半邊天閉門塞戶冰蛆漕浴撤防蟲虎喘息之間出何經典祠典村酒野蔬錯飾大律定歸都天教主斷生販子感戀歸思桧樾國諱鼓衆含斂懷慚壺盧機件金卮駿壯客坐焜煌黎元洪蒙懂盟信門幕難關瓯子盤袅婆兒剖面圖锵訇青莎散迸尚平上通詩功適子雙曜塾修撕抓田巴生苕嶢銅虎符恫恐推仰蜿蜑威重令行小熟徙次绁絆信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