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竦震的意思、竦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竦震的解释

犹震惊。《后汉书·贾琮传》:“百城闻风,自然竦震。其诸臧过者,望风解印綬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竦震(sǒng zhèn)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竦”与“震”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因敬畏、惊恐或外力作用而产生的身体战栗与精神震撼。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分述其释义与用法:


一、单字本义溯源

  1. 竦(sǒng)

    《说文解字》释为“敬也,从立从束”,本义为肃敬、恭敬站立,引申为“伸长脖颈、提起脚跟”的紧张姿态(如“竦峙”),后衍生出“恐惧、颤抖”之义。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

  2. 震(zhèn)

    《说文解字》释为“劈历(霹雳)振物者”,本指雷击引发的震动,后泛指剧烈颤动、威慑(如“震慑”“威震”),亦含“惊惧”之情。

    来源:《说文解字》。


二、复合词“竦震”的释义

“竦震”属同义复合词,强调因敬畏或恐惧引发的身心震颤。主要释义如下:

  1. 敬畏战栗

    指面对权威、神圣或宏大事物时,因极度恭敬而产生的身体颤抖与心灵震撼。

    例:《后汉书·张衡传》:“竦震肃以祗敬兮,似有临乎神灵。”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0卷)。

  2. 惊恐震动

    形容突遇灾变、威胁时因极度恐慌而战栗失态。

    例:《宋书·五行志》:“雷霆竦震,民皆骇怖。”

    来源:《辞源》(修订本)。


三、权威词典引证

  1. 《汉语大词典》

    明确释义为:“震惊;惊惧。竦,通‘悚’。”指出其通假用法,强调心理惊骇与生理颤抖的双重反应。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

  2. 《辞源》

    释作“惊惧震动”,援引《后汉书》《宋书》等典籍用例,佐证其历史语境中的敬畏与恐慌义。

    来源:《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

  3.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

    在“竦”字条下注明:“‘竦’与‘震’连用,表因恐惧而发抖”,点明其构词逻辑。

    来源: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

  4.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虽未直接收录“竦震”,但对“竦”释义为“害怕;恐惧”,印证其作为语素的核心义项。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年。


四、使用场景与语义特征


参考文献(权威来源)

  1.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
  2. 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
  3. 《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 2015.
  4. 王力 主编.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商务印书馆, 2005.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网络扩展解释

“竦震”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解析如下:

基本解释

“竦震”意为震惊,强调因敬畏、恐惧或重大事件引发的强烈震撼感。例如《后汉书·贾琮传》中记载:“百城闻风,自然竦震”,形容众人听闻消息后受到极大震动。


分字解析

  1. 竦(sǒng)

    • 本义为伸长脖子、提起脚跟站立,引申为恭敬、肃敬,如“竦然异之”。
    • 也通“悚”,表示恐惧,如“竦惧”。
  2. 震(zhèn)

    • 原指雷声或剧烈震动(如地震),后扩展为情绪激动(如震怒)或威势震慑(如威震四方)。

整体含义

“竦震”结合两字含义,既包含因敬畏产生的肃然反应,也隐含突发冲击带来的心理震撼,多用于描述权威、自然力量或重大事件引发的群体性震撼。


使用场景

常见于古籍或文学作品中,如历史事件记载、人物心理描写等,现代使用较少,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古雅色彩。

别人正在浏览...

熬心费力边卒标驳笔偈拨理餐风露宿柴断谗欺齿目痴头春江花月夜出质摧破灯夕叠翮订终身丰颔風鳥分与府实改削戆愚钩致含洪黄彝铧式犁贱价贱辱静泊惊慌无措岌嶷鞠歌行烤电苦闷老白干儿两中理王骂档子满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扭曲骈文鎗鏦戚宠青袅穷丁七星板起张热衷乳罩识水性顺畅堂饭望台晩来晩憩温情蜜意详刑宵衣宵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