訟諜的意思、訟諜的詳細解釋
訟諜的解釋
即訟牒。 元 方回 《送劉都事五十韻》:“與人素寡合,況又畏訟諜。”參見“ 訟牒 ”。
詞語分解
- 訟的解釋 訟 (訟) ò 在法庭上争辨是非曲直,打官司:訟事。訟案。訟詞。 争辨是非:争訟。聚訟紛纭。 自責:自訟。 古同“頌”,頌揚。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諜的解釋 諜 (諜) é 秘密探察軍、政及經濟等方面的消息:諜報。間(刵 )諜。 古同“牒”,譜錄。 古同“喋”,喋喋。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訟諜"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指代與訴訟案件相關的文書或檔案記錄。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源和古代司法實踐兩方面理解:
一、字義解析
- 訟 (sòng):
- 本義為争論、辯駁。《說文解字》釋為:“訟,争也。從言,公聲。”
- 引申義為在官府(衙門)面前争辯是非曲直,即打官司、訴訟。如《周禮·秋官·大司寇》:“以兩造禁民訟。”
- 諜 (dié):
- 本義指記錄、文書、簿冊。《說文解字》釋為:“諜,軍中反間也。”此為本義之一,但另一重要古義指記錄、簡劄。《增訂碑别字》及《宋元以來俗字譜》等字書亦載其有“文書、簿籍”之意。
- 在“訟諜”一詞中,“諜”取其“記錄、文書”的含義,指記載事情或信息的文件。
二、詞彙含義
将“訟”與“諜”結合,“訟諜”即指:
- 訴訟案件的相關文書檔案:指在訴訟過程中産生的、記錄案件詳情、當事人陳述、證人證言、官府審理過程及判決結果的官方文件或卷宗。
- 記錄訴訟事件的簿冊:指官府用于登記、管理訴訟案件的登記簿或檔案冊。
三、古代司法實踐中的體現
在古代中國的司法體系中,官府對訴訟案件的管理非常重視文書記錄。當發生訴訟時,當事人需提交訴狀(“狀”或“詞狀”),官府受理後,會将案件信息登記在冊,審理過程中會産生傳票、筆錄、勘驗記錄、判決書等一系列文書。這些圍繞一個訴訟案件形成的整套文件記錄,即可稱為“訟諜”。它們是官府審斷案件、存檔備查、以及上級複核的重要依據。
四、總結
“訟諜”是一個合成詞,專指與訴訟活動直接相關的官方文書、檔案記錄或登記簿冊。它反映了古代中國司法制度中對文書檔案管理的重視,是研究古代法制史、司法實踐和社會糾紛解決機制的重要史料。
參考資料依據:
- 許慎 撰, 徐铉 校定:《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對“訟”、“諜”字義的權威解釋。
-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對“訟”、“諜”字義及用法的詳細闡釋,包含其古義及在複合詞中的應用。
- 曆代法制文獻及司法檔案:如《唐律疏議》、《明會典》、《清會典》及地方衙門檔案中,雖未必直接出現“訟諜”一詞,但其記載的訴狀、供詞、堂谕、判詞等文書實物,即是“訟諜”所指的具體内容。相關研究可參考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那思陸《中國審判制度史》等著作中對古代司法文書制度的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
“訟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含義
“訟諜”即“訟牒”,指古代訴訟案件中的文書或訴狀。該詞常見于曆史文獻,尤其在元代文人方回的詩作中有所體現。
二、讀音與構成
- 拼音:sòng dié
- 注音:ㄙㄨㄥˋ ㄉㄧㄝˊ
- 單字解析:
- 訟:指訴訟、争辯;
- 諜:通“牒”,指文書或記錄(此處與“間諜”無關)。
三、文獻例證
元代方回在《送劉都事五十韻》中寫道:“與人素寡合,況又畏訟諜。”此處“訟諜”指訴訟文書,表達對紛争的避諱态度。
四、相關詞彙
- 訟牒:與“訟諜”同義,均指訴狀或訴訟文書。
- 近義詞:訴狀、狀紙。
- 相關成語:調詞架訟、聚訟紛纭(形容争論不休)。
五、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司法或文學語境,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研究。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古籍中的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稼飽參寶華補痕重溫舊夢床筵出來存亡絕續丹箓單絲羅凋劇地下熱房老鳳絲臯鼓鬼工雷斧跪進詭僞行香挂牌皓袖紅裙交警矜肅金鴈炯炯有神九回救命開析靠牌子鲙鲈狂愎浪漚離杯離方陵遲軨軒魯連辭賞買駿滅度米廪南車旁民配侑啓顔任聖童乳窦入境問禁時反詩帖説長説短司勳堂劄填倉日同夥團紅推頭污水消慝郄蟬草西南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