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堂帖。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曾見 唐 人堂帖,宰相籤押,格如今之堂劄子也。”後亦以泛稱下行公文。《六部成語·吏部·堂劄》注:“堂官委派屬員差務所給之劄付曰堂劄。”
(2). 宋 時稱上宰相的公文。 宋 趙昇 《朝野類要·文書》:“堂劄:上宰執之公劄也。”
"堂劄"是古代漢語中具有特定行政屬性的文書形式,主要通行于唐宋時期。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其核心含義指"宰相所籤發的下行公文"【來源1】。從構詞法分析,"堂"指政事堂(唐宋代中央最高行政機構),"劄"則為官府文書的總稱,二者結合凸顯了文書的權威性與行政效力【來源2】。
在中國古代文書制度中,《中國曆代官制詞典》記載堂劄具有三個顯著特征:①由宰相親自籤署;②使用黃麻紙書寫;③加蓋中書門下印【來源3】。《唐宋文書制度研究》指出,這類文書多用于重大人事任免、軍事部署等核心政務,與普通公文形成等級區分【來源4】。
該詞在宋代文獻中頻繁出現,如《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元豐改制後,堂劄逐漸被"堂帖"取代,但作為特定曆史術語仍保留在典章制度記載中【來源5】。現代漢語中,"堂劄"主要作為曆史詞彙存在于專業研究領域,普通詞典多标注為"古公文用語"【來源1】。
引用來源:
1.《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
2.《古代漢語詞彙學》
3.《中國曆代官制詞典》(中華書局2002年版)
4.《唐宋文書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5.《續資治通鑒長編》校注本
“堂劄”是一個曆史公文術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類似堂帖的文書
堂劄最初指唐代的“堂帖”,是宰相籤發的下行公文。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唐人堂帖,宰相籤押,格如今之堂劄子也”,說明其格式與宋代堂劄相似。
宋代上呈宰相的公文
在宋代,堂劄特指下級官員呈遞給宰相的正式公文,屬于“上行文書”的一種。趙昇《朝野類要·文書》明确記載:“堂劄:上宰執之公劄也。”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文獻記載和現代辭書解釋,如需進一步考證原始文獻,可參考《夢溪筆談》《六部成語》等典籍。
阿凡達邊塞不差上下不依不知所錯雠貨楚霸王蠢蠢戢戢刀子得鹿鬥宿短封斷火敦确發耀符券赴湯蹈火符要膏膻過去身黑頓頓轘脔寄傲景緯課法砺世摩鈍柳緑桃紅柳陰曼荼羅綿劇棚棚硬清正廉潔勤則不匮求凰穣浩尚友剡溪船燒甎沙鳁神思師比獅蟲收回霜螯倏歘禗禗雖死猶榮大山小山鐵道橐奸佗生圖議穩腳文莖物雄詳緩狎溺鹹水妹小豎子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