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堂帖。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曾見 唐 人堂帖,宰相籤押,格如今之堂劄子也。”後亦以泛稱下行公文。《六部成語·吏部·堂劄》注:“堂官委派屬員差務所給之劄付曰堂劄。”
(2). 宋 時稱上宰相的公文。 宋 趙昇 《朝野類要·文書》:“堂劄:上宰執之公劄也。”
“堂劄”是一個曆史公文術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類似堂帖的文書
堂劄最初指唐代的“堂帖”,是宰相籤發的下行公文。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唐人堂帖,宰相籤押,格如今之堂劄子也”,說明其格式與宋代堂劄相似。
宋代上呈宰相的公文
在宋代,堂劄特指下級官員呈遞給宰相的正式公文,屬于“上行文書”的一種。趙昇《朝野類要·文書》明确記載:“堂劄:上宰執之公劄也。”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文獻記載和現代辭書解釋,如需進一步考證原始文獻,可參考《夢溪筆談》《六部成語》等典籍。
堂劄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堂和劄。
堂的部首是土,總筆畫數為三。它表示廟堂、會堂等公共場所,并可以用來指代家中的正廳或正房。
劄的部首是木,總筆畫數為五。它表示文書、文件等紙張的意思。
堂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它在《廣韻》等字典中都有收錄。在繁體字中,堂劄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堂劄的寫法與現在有些不同。堂的上部分叫做“封頭”,表示廳堂的屋頂。而劄是由“卩”和“木”兩個部分組成,表示木頭做成的簿子形狀的紙張。
1. 他在大廳的堂劄上籤署了合同。
2. 這本書的堂劄被博物館收藏了。
堂劄可以參與組成其他詞語,比如:堂劄碑、堂劄文、堂劄殿等。
近義詞:文書、文狀、文書信件。
反義詞:口述、口頭、口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