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士的意思、四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士的解釋

(1).指 禹 、 契 、 臯陶 、 後稷 。《管子·法法》:“ 舜 之有天下也, 禹 為司空, 契 為司徒, 臯陶 為李, 後稷 為田。此四士者,天下之賢人也。” 尹知章 注:“李,古治獄之官。”

(2).指 石戶之農 、 北人無擇 、 卞隨 、 務光 。《呂氏春秋·離俗》:“故如 石戶之農 、 北人無擇 、 卞隨 、 務光 者,其視天下,若六合之外,人之所不能察……不慢于利,不牽于勢,而羞居濁世,惟此四士者之節。” 高誘 注:“此四人,介之大者。”

(3).指 伍子胥 、 輔果 、 穆生 、 鄒陽 。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是故 子胥 知 姑蘇 之有麋鹿; 輔果 識 智伯 之為 趙 禽; 穆生 謝病,以免 楚 難; 鄒陽 北遊,不同 吳 禍。此四士者,豈聖人哉?徒通變思深,以微知著耳。”

(4).指 蜀 中四士: 司馬相如 、 嚴君平 、 王褒 、 揚雄 。 唐 駱賓王 《疇昔篇》:“五丁卓犖多奇力,四士英靈用文藝。” 陳熙晉 注引 左思 《蜀都賦》:“蔚若 相 如,皭若 君平 , 王褒 韡曄而秀發, 揚雄 含章而挺生。幽思絢道德,摛藻掞天庭,考四海而為雋,當中葉而擅名。”

(5).指 吳中 四士: 包融 、 賀知章 、 張旭 、 張若虛 。《新唐書·包佶傳》:“父 融 , 集賢院 學士,與 賀知章 、 張旭 、 張若虛 ,有名當時,號 吳中 四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四士”是漢語詞彙,指代不同曆史時期或文獻中出現的四類賢士組合,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以下是主要解釋:

1.舜帝時期的四位賢臣

指禹(治水)、契(教化)、臯陶(司法)、後稷(農業),輔佐舜治理天下,出自《管子·法法》。

2.上古隱士組合

包括石戶之農、北人無擇、卞隨、務光,以淡泊名利、不慕權勢著稱,典出《呂氏春秋·離俗》。

3.曆史典故中的四位智者

指伍子胥(預見吳國滅亡)、輔果(識破智伯野心)、穆生(避禍辭官)、鄒陽(谏言避禍),出自漢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

4.蜀中四士(漢代文人)

司馬相如(辭賦家)、嚴君平(道家學者)、王褒(文學家)、揚雄(哲學家),代表蜀地文化成就。

5.吳中四士(唐代文人)

包融、賀知章(詩人)、張旭(書法家)、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作者),活躍于吳地(今江蘇一帶)。


補充說明:不同文獻對“四士”的界定存在差異,需結合具體出處理解。如需完整考據,可查閱《管子》《呂氏春秋》等原始文獻或權威曆史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四士的意思

《四士》是指古代中國文化中的四個傑出的人物。士在這裡指的是有學問,有道德的人。四士通常指的是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哲學家。

拆分部首和筆畫

《四士》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四(一)士(3)。

來源

四士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在古代中國,四士常常作為褒義詞,用來形容那些有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的人。四士的具體指代人物可以因年代和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

繁體

繁體字中的《四士》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在《四士》這個詞中筆畫和部首的組成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四士風範,儒雅而又有骨氣。

2. 他們被譽為當代的四士,為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

組詞

四士的組詞可以包括:四士風範、四士風采、四士傳世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賢士、達士。

反義詞:俗人、庸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