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妄言,虛語。《新唐書·崔植傳》:“ 植 曰:‘良史非皃言。 漢 承 秦 侈縱之餘,海内凋窶, 文帝 從 代 來,知稼穡艱難,是以躬履儉約,為天下守財。’”
關于“皃言”的詞義解釋如下(基于網絡信息綜合整理,因資料來源權威性較低,建議謹慎參考):
基本釋義
指虛妄不實的話語,即“妄言、虛語”。該詞為古漢語用法,現代已不常見。
文獻出處
主要見于《新唐書·崔植傳》的記載:崔植在讨論史書編纂時提到“良史非皃言”,強調優秀史官應避免不實之言,需如實記錄曆史。
字形與讀音辨析
建議:若需學術引用,建議進一步查閱《新唐書》原文或權威古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核實。
《皃言》是一個古代漢字,其意思是“嘴巴說話”或“言辭”。
《皃言》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白”和“言”。
它的總筆畫數為16畫。
《皃言》最初出現在《爾雅》,是一本古代漢字字典,記錄了古代漢字的含義和用法。這個字在現代漢字中已經較少使用,因此可以說是一種繁體字了。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皃言》在古代常常以簡化的方式書寫,例如在石碑、青銅器上的銘文中,字形可能有所變化。
1. 他的皃言直截了當,沒有絲毫隱瞞。
2. 她的皃言讓人深受啟發。
組詞:發言、言語、言辭等。
近義詞:說話、談話、交談等。
反義詞:閉口、沉默、不言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