嗷嗷待哺的意思、嗷嗷待哺的詳細解釋
嗷嗷待哺的解釋
[cry piteously for food;waiting to be fed with cries of hunger] 嗷嗷:哀號聲;待:等待;哺:哺育,喂養。原意指小鳥饑餓時叫着要東西吃的樣子。後常用以形容饑民渴求得食而急待解救的悲慘情景
可奈滿城無糧,嗷嗷待哺。——蔡東藩《唐史演義》
詳細解釋
迫于饑餓而急于求食的樣子。 清 戴名世 《上劉木齋先生書》:“傭書客遊,乞食自活,家累二十口,嗷嗷待哺。” 廖仲恺 《消費合作社概論》一:“而嗷嗷待哺之衆,乃與牛馬犧牲同其命運。”《當代》1981年第6期:“家裡就剩下她和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
詞語分解
- 嗷嗷的解釋 亦作“嗸嗸”。.哀鳴聲;哀號聲。《詩·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嗸嗸。” 陸德明 釋文:“嗸,本又作嗷。” 高亨 注:“嗸,同嗷。嗷嗷,雁哀鳴聲。” 唐 杜甫 《送韋諷上阆州錄事參軍》詩:“萬方
- 待哺的解釋 謂等待喂食;等待食糧。 唐 皇甫冉 《賦長道一絕送陸邃潛夫》序:“衆雛嗷嗷,開口待哺。”《宋史·富弼傳》:“待哺數日,不得粥而仆。”《明史·外國傳一·朝鮮》:“顧以封疆多故,土瘠民貧,内供本國之軍需
網絡擴展解釋
“嗷嗷待哺”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釋義
原指雛鳥饑餓時哀叫等待母鳥喂食,後比喻饑餓時急于求食或處境困難急需援助的情景。多用于形容災民、困境中的群體。
出處
- 最早出處:出自《詩經·小雅·鴻雁》的“鴻雁于飛,哀鳴嗷嗷”。
- 曆史文獻:宋代穆修《上監判刑郎中書》提到“老幼數口,嗷嗷待哺”,漢·荀悅《前漢紀》也記載類似用法。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饑寒交迫、啼饑號寒、涸轍之鲋。
- 反義詞:豐衣足食、家給人足。
用法示例
- 自然比喻:小鳥饑餓時“嗷嗷待哺”,如“第一次看到小鳥嗷嗷待哺,同學們感到新奇”。
- 社會場景:形容災民困境,如“非洲災民嗷嗷待哺,急需糧食”;或曆史描寫,如“戰争年代哀鴻遍野、嗷嗷待哺”。
結構解析
- 嗷嗷:象聲詞,模拟哀鳴聲。
- 待哺:等待喂養,強調急切需求。
應用注意
- 語境:多用于書面或正式描述,帶有較強畫面感和情感色彩。
- 對象:可指人或動物,但需符合“急需救助”的核心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原文,可參考《詩經》、宋代穆修著作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嗷嗷待哺是一個常用的成語,表達的意思是嬰兒在等待哺乳。現在我來解答你的問題:
拆分部首和筆畫:
嗷嗷待哺這個詞拆分的部首是口,總共有18個筆畫。
來源:
嗷嗷待哺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尚書·周書·天監》這本古代文獻。
繁體字:
嗷嗷待哺的繁體字是「嗷嗷待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筆畫和寫法方面,嗷嗷待哺這個成語與現在相似。
例句:
小寶寶嗷嗷待哺,表示他們饑餓而等待有人喂養。
組詞:
嗷嗷哭泣、待人照料、饑腸辘辘。
近義詞:
虎踞龍盤、聲嘶力竭。
反義詞:
休息飽食。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