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司隶的意思、司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司隶的解释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 汉武帝 置司隶校尉,领兵一千二百人,捕巫蛊,督察大奸猾。后罢其兵,改察 三辅 、 三河 、 弘农 七郡。 哀帝 时称司隶, 东汉 复旧称,仍察七郡。 魏 晋 以后沿用, 唐 废。参阅《通典·职官十四》。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司隶”一词在中国古代具有双重含义,既指官职名称,也指特定地理区域,具体解释如下:

一、官职释义

  1. 基本职能
    司隶最早见于《周礼》,属秋官之属,负责监察、捕盗及管理劳役。汉武帝时期设立“司隶校尉”,初期领兵一千二百人,负责抓捕巫蛊、督察奸猾,后转为监察京畿及周边七郡(三辅、三河、弘农),成为皇帝直接任命的高级监察官。

  2. 权力演变
    西汉哀帝时简称为“司隶”,东汉恢复“司隶校尉”旧称,魏晋沿用此职,至唐代废除。其职权从军事镇压逐渐转为行政监察,地位崇高,可直接弹劾官员,甚至干预司法。

二、地理范围

司隶作为区域名称,主要指西汉武帝设立的司隶校尉部,辖长安、洛阳周边七郡,包括河南、河内、河东、弘农、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各朝代辖区有所调整,但始终是中央直接管辖的核心区域。

三、历史地位

司隶校尉兼具监察与行政职能,地位相当于州刺史,但因管辖京畿要地,实际影响力更大。其职能演变反映了古代中央集权对地方控制的需求,是研究汉唐官制与地理的重要切入点。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司隶的意思

《司隶》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官职名,指古代的一种行政职务,责任是管理地方行省中的吏员。司隶一词代表了古代官僚体制中的一种重要职位。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现行规范,司隶的部首是手(扌),包含了5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司隶”一词来源于古代汉字编写的方法,当时常常以象形的方式来表示概念。繁体中文中的“司隸”与简体中文中的“司隶”是同义词,只是书写形式有所不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在有所不同。以《说文解字》为例,古时候的“司隶”字写作“既隷”,使用了不同的字形和书写风格。

例句

1. 他被任命为司隶官,负责整顿地方官员的职责和纪律。

2. 司隶系统对于维护地方治安和推行中央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组词

司隶台、司隶校尉、省司隶、地方司隶

近义词

寺隶、刺史、太守

反义词

百姓、庶民、佃户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