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善的意思、服善的詳細解釋
服善的解釋
(1).謂服用美好。 漢 劉向 《說苑·反質》:“ 趙簡子 乘敝車瘦馬,衣羖羊裘,其宰進諫…… 簡子 曰:‘吾非不知也。吾聞之:君子服善則益恭,細人服善則益倨。我以自備,恐有細人之心也。’”
(2).服膺善言、善行。 宋 葉適 《葉君墓志銘》:“君讀書通古今,以倫類治家,使之服善而成材。” 清 袁于令 《西樓記·私契》:“我説像他口氣,這個人是極不服善的。”
(3).佩服、順從别人的長處。 元 無名氏 《廣客談》:“ 趙松雪 偶得 米海嶽 《壯懷賦》二卷,中闕數行,因取刻本摹寫,以補其闕,凡易五七紙,終不能及,乃嘆曰:‘今不逮古多矣。’遂以刻本補完之。 松雪翁 名重天下,真欲追蹤 晉 唐 ,猶且服善不矜如此。”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或者過於服善,不思可否,欲求完美,反緻氣格不純。”
詞語分解
- 服的解釋 服 ú 衣裳:服裝。制服。 穿衣裳:服喪。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藥)。 作,擔任:服務。服刑。服兵役。 順從: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辯(舊指認罪書)。服膺(牢記在胸中,衷心信服)。
- 善的解釋 善 à 心地仁愛,品質淳厚:善良。善心。善舉。善事。善人。善男信女。慈善。 好的行為、品質:行善。懲惡揚善。 高明的,良好的:善策。善本。 友好,和好:友善。親善。和善。 熟悉:面善。 辦好,弄好:善
網絡擴展解釋
“服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層面解讀,綜合多來源信息分析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服從善良的行為準則,遵循道德規範,強調踐行善行、培養道德良知。這一解釋側重現代語境中的倫理意義,強調個人對善的主動接納與踐行。
二、詳細解析
-
字面古義:服用美好之物
古代指使用或穿戴美好的物品,但常引申為品德修養。例如,趙簡子(戰國時期政治家)故意乘破車、穿舊衣,以警示自己保持謙遜,避免因物質享受滋生傲慢(出自《說苑·反質》)。
-
道德實踐:服膺善言善行
指内心認同并踐行良善的言行。宋代葉適在《葉君墓志銘》中提到,通過倫理教化使人“服善而成材”,即通過遵循善道培養人才。
-
人際态度:佩服他人長處
表現為虛心學習他人優點。如元代趙松雪(趙孟頫)面對米芾的書法作品,多次臨摹仍自歎不如,最終謙遜采用原版,體現“服善不矜”的品格(《四溟詩話》等記載)。
三、語境差異
- 古代用例:多與自省、克己相關,如《說苑》中強調君子與小人在“服善”後的不同表現(君子更恭,小人更倨)。
- 現代用法:更偏向廣義的道德遵循,如查字典定義為“服從善良準則”。
四、反義與延伸
“不服善”則指固執己見、拒絕接納善言,如清代戲曲《西樓記》中角色因自負而“極不服善”。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案例,可參考《說苑》《四溟詩話》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服善(fú shàn)是一個漢語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服(fú)和善(shàn)。"服"的部首是“月”,由6畫組成;"善"的部首是“口”,由12畫組成。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也有繁體字形式。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服善"的基本含義并未改變。
"服善"的意思是指積極擁抱善良、謙遜和仁慈的品質,以這種為人之道來引導自己的生活。例如,一個人可以通過行善事、幫助他人、禮貌待人來展示他的善良和謙遜之心。
有一些常見的例句中出現了"服善"這個詞語,比如:"他一向為人寬厚和善良,深受大家的敬愛","她口才很好,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除了"服善"之外,我們還可以組合其他詞語來表達類似的意思,例如:"品德高尚"、"行善事"、"積極向上"。這些詞語都傳達了積極、正面和善良的價值觀。
至于反義詞,與"服善"相對的可以是"兇惡"、"惡行"、"惡劣"等詞語。這些詞語強調了邪惡、惡劣和非道德的行為。
總之,"服善"是一個描述人們積極擁抱善良品質的詞語。它呼喚我們在生活中始終保持善良、謙遜和仁慈,以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社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