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鷄頭肉”。1.芡實的别名。 唐 馮贽 《雲仙雜記·時元亨煉真》:“明日便出如剝淨鷄頭肉者二三升許。”亦省作“ 雞頭 ”。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養魚》:“鷄頭,一名雁喙,即今茨子是也。由子形上花似鷄冠,故名曰鷄頭。” 唐 徐凝 《侍郎宅泛池》詩:“蓮子花邊回竹岸,鷄頭葉上盪蘭舟。”《紅樓夢》第三七回:“先揭開一個,裡面裝的是紅菱、雞頭兩樣鮮果。”
(2).借指婦女的乳6*頭。 宋 劉斧 《青瑣高議·骊山記》:“一日, 貴妃 浴出,對鏡勻面,裙腰褪,微露一乳……﹝帝﹞指妃乳曰:‘軟溫新剝雞頭肉。’”亦省作“ 雞頭 ”。《剪燈馀話·江廟泥神記》:“褪出雞頭帶笑捫,奪得鸞篦稱嬌與。”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雞頭肉漢語 快速查詢。
“雞頭肉”一詞有兩種主要釋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一、植物學含義(芡實的别名)
芡實為睡蓮科水生植物的成熟種仁,因果實尖端形似雞冠,故得名“雞頭肉”。該用法最早見于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養魚》,唐代徐凝詩句“鷄頭葉上盪蘭舟”也印證了這一名稱。其果實可食用或入藥,具有健脾止瀉功效,如《紅樓夢》第三十七回提到的“紅菱、雞頭”即指此物。
二、文學比喻(女性乳頭的隱晦代稱)
該用法源于宋代劉斧《青瑣高議·骊山記》中唐玄宗對楊貴妃乳房的描述:“軟溫新剝雞頭肉”,以芡實潔白柔軟的質感類比女性乳房。此比喻帶有古典文學色彩,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
補充說明:
• 權威典籍如《齊民要術》《雲仙雜記》多采用第一釋義
• 比喻義常見于古代話本小說,使用時需注意語境場合
以上釋義可通過漢典()、滬江詞典()等渠道進一步驗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