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o much paper work and meetings to attend to;red tape with mountains of documents and seas of meetings] 公文堆成山,過多的會議使人仿佛陷入了會的海洋。比喻行政事務太多,窮于應付
形容文件會議多得泛濫成災。《人民日報》1988.11.26:“機關幹部解脫了文山會海之後,獲得更多時間和精力,該是一件幸事。”
“文山會海”是一個漢語成語,用于形容行政事務中文件和會議泛濫成災的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人民日報》相關報道(來源2、6)。
《文山會海》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意思是形容文書繁多、雜亂無章,類似于山一樣堆積起來,像大海一樣不斷湧現。它用來形容大量的文書、文件、材料等堆積在一起,使人不知道從何下手。
《文山會海》的拆分部首分别為“文”和“山”,拆分筆畫為11畫。
《文山會海》一詞最早見于清代戴名世的《半山堂叢說·卷四》中,原句為“造化之功,莫大于茫茫區區爾。錦囊至讷,而府志滿紙文山會海。”也有的說法認為該成語源自明代朱權《朱子語類》中的一句話“文山一滿,可示其人愚。”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然而,《文山會海》在古代的寫法和現代幾乎一樣,沒有明顯的變化。
1. 新上任的官員面對一堆未處理的文件,感到仿佛置身于《文山會海》之中。
2. 這個項目的資料太多了,簡直就是一個《文山會海》,讓人頭疼。
文獻、山峰、會集、海洋
文書堆砌、文煩堆積
井井有條、井然有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