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拟訂。 茅盾 《子夜》十七:“算了吧! 曼麗 自己破壞了約法,我們公拟出了一個罰規來!” 田漢 《關漢卿》第十二場:“詞兒是大家公拟的,仍使遞上去了,我想應該有些影響的。”
“公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ōng nǐ,其核心含義為“共同拟訂”,指多人或群體通過協商、讨論後形成統一意見或制定規則的過程。以下是詳細解析:
部分資料(如)提到“公拟”作為成語,表示“公衆共同的心意”,但這一用法在權威文學例證中較少見,可能為引申義或特定語境下的解釋。建議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拟”的單獨含義(如“拟訂”“模拟”),可參考漢字解析。
公拟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由公家拟定或設想的。指由政府或官方機構進行制定或設想的事物。
公拟的拆分部首是八,拼音是bā。公拟的總筆畫數是8。
公拟一詞的來源比較簡單直接,在古代是指由國家或朝廷來制定的文件和規定。
公拟的繁體字是「公擬」。
公拟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為「公擬」。
1. 這個規定是根據政府的公拟制定的。
2. 公拟的計劃預計明年開始實施。
3. 該項目需要經過多次公拟才能确定最終方案。
公拟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公拟計劃”、“公拟标準”。
公拟的近義詞有:公設、公定、公制。
公拟的反義詞有:私拟、個人拟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