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堤曲的意思、大堤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堤曲的解釋

樂府西曲歌名。與《雍州曲》皆出《襄陽樂》。 梁簡文帝 《雍州曲》有以《大堤》為題的,為 唐 《大堤曲》、《大堤行》所本。 宋 張孝祥 《醉落魄》詞:“桃花庭院光陰速,銅鍉誰唱《大堤曲》。”參閱《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五·襄陽樂》解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堤曲是南朝樂府民歌的曲調名,屬《西曲歌》之一。其名稱源于古代襄陽(今湖北襄陽)一帶的著名堤壩“大堤”,該地商貿繁榮、風景秀美,是當時青年男女遊樂相會的場所。該曲調内容多描寫大堤兒女的情愛生活和離别愁緒,語言清新婉轉,富有江南民歌特色,反映了南朝市井生活的風貌。以下從詞典角度解析其詳細含義:

一、曲名來源與地理背景

“大堤”指襄陽城外的防洪長堤,始建于漢代,是當地重要地标。據《襄陽耆舊記》載,大堤一帶商鋪林立、行人如織,青年男女常于此踏青遊宴。“曲”即樂府歌曲,故《大堤曲》實為以地域風物命名的民歌體裁,類似《石城樂》《莫愁樂》等西曲歌。

二、主題内容與文學特征

  1. 情愛主題:現存歌詞如“朝發襄陽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諸女兒,花豔驚郎目”(《樂府詩集·卷四十八》),生動刻畫男女邂逅的浪漫場景。
  2. 離别愁思:如“南湖荇葉浮,複有佳期遊。……含情不能言,送别沾羅衣”(《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梁詩卷二十九》),抒寫依依惜别之情。
  3. 語言風格:善用白描與雙關,如“堤邊騎馬客”暗喻情郎,“柳”諧音“留”,體現民歌含蓄隽永之美(《古詩源·卷十二》)。

三、文學價值與影響

《大堤曲》開創了以堤岸景觀入詩的先例,唐代李白、李賀等均有仿作。其融合地域文化與市井情感的特質,成為樂府詩中“城市風情詩”的代表,對後世閨情詩、竹枝詞創作影響深遠(《中國文學發展史·魏晉南北朝卷》)。

主要參考文獻來源:

  1. 《樂府詩集》(宋·郭茂倩編)
  2. 《襄陽耆舊記》(東晉·習鑿齒)
  3.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逯欽立輯校)
  4. 《古詩源》(清·沈德潛編)
  5. 《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傑著)

(注:古籍原文可參考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權威校注本;現代研究可查閱《文學遺産》《樂府學》等期刊論文。)

網絡擴展解釋

“大堤曲”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個重要樂府詩題,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一、起源與體裁

“大堤曲”是南朝樂府舊題,屬《清商曲辭·西曲歌》,源于《襄陽樂》。梁簡文帝《雍州曲》首次以《大堤》為題創作,成為唐代李白、李賀等人拟作的藍本。其内容多與水鄉愛情相關,具有江南民歌色彩。


二、代表作品解析

  1. 李白《大堤曲》
    以女子口吻抒寫思念之情,如“佳期大堤下,淚向南雲滿”“不見眼中人,天長音信斷”,通過春風、夢境等意象強化離别之痛。

  2. 李賀《大堤曲》
    描繪女子挽留情郎的場景:“蓮風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末句“今日菖蒲花,明朝楓樹老”暗喻青春易逝。


三、文學特點


四、其他含義

作為成語時,“大堤曲”比喻事物發展中的轉折變化,但此用法較少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創作背景,可參考《樂府詩集》或唐代詩集注本。

别人正在浏覽...

傲視薄海騰歡飙口水钹帽參事長酣持權籌馬初供淳化閣帖豆脯都畿蹲跕恩審方脈反诘犯厲凡枝風水分圭阜康戤米囤餓殺高會葛仙米寡夫後臉兒後竅環缭蔣厲節文靜鐘錦纕急速匡拂闊略療憂裡行籬栅冒蔭明唐南船北車難關攀談匹制遷逼侵伐人們人芽濡霈觞酌歲羨俗緣台府鐵鞋踏破停駕洿嘩吾們翔鴻笑敖曉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