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卦的意思、外卦的詳細解釋
外卦的解釋
重卦中的上卦,即六十四卦中的上三爻。亦稱悔。《左傳·僖公十五年》:“蟲之貞,風也;其悔,山也。” 杜預 注:“内卦為貞,外卦為悔。”《舊唐書·曆志三》:“若以貞晦之策加諸侯卦,得十二節之初外卦用事日。”《宋史·律曆志一》:“十有二節之初,皆諸侯外卦用事日。”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節:“占二的貞、悔,說是《易經》的重卦--内卦為貞,外卦為悔。”
詞語分解
- 外的解釋 外 à 與“内”、“裡”相對:外邊。外因。裡應(宯 )外合。外行(俷 )。 不是自己這方面的:外國。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 指“外國”:外域。外賓。外商。 稱母親、姐妹或女兒方面的親
- 卦的解釋 卦 à 古代用來占卜的符號:八卦。占卦。變卦(借指已定的事情又改動)。卦辭。卦義。 筆畫數:; 部首:蔔;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外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重要概念,具體含義及關聯信息如下:
一、基本定義
外卦指由六個爻組成的重卦(六十四卦)中的上三爻,也稱為“悔”。與之相對的是由下三爻構成的内卦(貞)。例如,在《左傳·僖公十五年》中記載:“蟲之貞,風也;其悔,山也”,杜預注釋為“内卦為貞,外卦為悔”。
二、象征意義
- 外在環境:外卦代表事物所處的外部條件、發展趨勢或空間因素,如社會環境、他人影響等。
- 表象與結果:在占卜中,外卦可反映事物的外在表現或最終結果,而内卦則指向本質或根源。
- 時間與空間:部分解釋将外卦視為空間因素(如地理位置),内卦對應時間因素(如發展階段)。
三、實際應用
- 占卜分析:通過外卦與内卦的互動關系,判斷内外因素對事物的綜合影響。例如外卦為乾(天)可能象征外部壓力,内卦為坤(地)則提示内在包容。
- 辯證關系:内外卦需統一解讀,外卦的變動可能改變整個卦象的吉兇含義。例如外卦為吉爻而内卦為兇爻時,需結合具體爻位分析。
四、常見誤區
部分資料誤将外卦解釋為下卦(如),但主流觀點均以上三爻為外卦,下三爻為内卦,此說法得到《左傳》及高權威文獻支持。
補充知識
六十四卦的命名規則通常以外卦+内卦組合表示,如“水火既濟”中“水”為外卦(坎)、“火”為内卦(離)。可通過外卦屬性(如乾為天、坤為地)快速判斷卦象的外在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外卦>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外卦(wài guà)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卦”(guà)和“外”(wài)兩個字組成。其中,“卦”是一個獨立的漢字,帶有“八卦”之意;“外”是一個獨立的漢字,意為“在内外相對的事物中,指不在内部的一方或某個範圍之外”。
外卦的拆分部首為“蔔”(bǔ)和“土”(tǔ),其中,“蔔”是“卦”的部首,表示預測占卜的意思;“土”是“外”的部首,指代土地或事物的外部。
根據筆畫計算,外卦的拆分總共包含9劃。
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
外卦這個詞來源于《易經》-一本古老的中國典籍,用來解釋自然和人事的變化。在易經中,外卦屬于八卦之一,是由三陽爻和三陰爻構成,代表了“出去”、“離開”、“外界”、“陌生”等概念。
外卦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都是“外卦”。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多樣,會因年代和地區而有所不同。然而,對于外卦來說,其寫法在古代并無明顯變化,與現代的寫法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例句:他的思維和常人的正常邏輯有很大區别,總是從外卦角度來思考問題。
組詞:内外、進出、無外、外貌、外向等。
近義詞:外界、外部、外面、外地。
反義詞:内卦、内部、内面、内地。
以上就是關于“外卦”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相關内容的介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