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能不同。《莊子·則陽》:“四時殊氣,天不賜,故歲成;五官殊職,君不私,故國治。”
"殊職"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主要含義指特殊的職務、職責或職位。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闡述:
特殊職務/職位
指區别于常規或普通職責的特定崗位,多用于古代職官制度或正式語境。例如《周禮》中不同官職各司"殊職",強調職責分工的差異性。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年)第7卷,第108頁;《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第1426頁。
獨特職能
強調某職位承擔他人無法替代的專屬職能。如《漢書·百官公卿表》載:"禦史大夫,掌副丞相,有兩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蘭台,掌圖籍秘書,外督部刺史,内領侍禦史,受公卿奏事,舉劾按章,蓋殊職也。"
來源:班固《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職官制度注釋。
"殊"本義為"不同"(《說文解字》:"殊,死也。一曰斷也。" 引申為差異),"職"指分内應執掌之事(《說文》:"職,記微也")。二字組合強調"因差異而特設的職責"。
多見于典章文獻,如《唐六典》描述官職時強調"各有殊職,不相統攝",反映古代官僚體系的分工邏輯。
來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李林甫《唐六典》職官篇。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論述,如:"司法獨立是法官的殊職,不容行政幹預。"
與"專職"(專任某職)側重不同:"殊職"突出職責的獨特性與不可替代性,而"專職"強調職務的專屬性。
來源: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1980年)職能類詞彙對比。
《後漢書·輿服志》:"車旗服飾,各有殊職,以别尊卑。"
——印證"殊職"在古代禮制中區分身份等級的功能。
來源: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結語
"殊職"作為承載古代政治文化的語詞,其釋義需結合職官制度與曆史語境理解,核心始終圍繞"特殊性職責"這一本質屬性。現代使用中應注意其書面語體特征及精準語義邊界。
“殊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種解釋:
源自《莊子·則陽》:“四時殊氣,天不賜,故歲成;五官殊職,君不私,故國治。”
此處“殊職”指不同職位或部門之間的職能分工,強調各司其職、相互配合以實現整體治理。例如四季氣候不同卻能形成完整的年份,官員職責各異卻能共同維護國家穩定。
部分現代語境中,“殊職”可引申為特殊職務或職權,與普通職位存在明顯區别。例如:
暗箱操作璈曹柏實人百溢報恩寺贲龜碧泱泱撐抵晨興打拱作揖打衣糧抵負奉承負雀鈎斫灌木孤寒過都酣沉航線含糲衡廬還樸反古集餐經天緯地敬遜酒壜糾枝餽贻老懷粒米狼戾卵與石鬭髦儁冥客腦球逆修磐固破丢不落襁屬騎寇青箱學勤精碁子區寓人使三翻四複三影山旮旯子乘輿播越聖藻深切着白施鍼雙鍵束浪庶赦死城四梵彤闱歪物件謝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