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臣的意思、國臣的詳細解釋
國臣的解釋
國君的臣屬。《墨子·天志中》:“今國君諸侯之有四境之内也,夫豈欲其國臣萬民之相為不利哉?”《資治通鑒·梁武帝天監五年》:“ 魏 京兆王 愉 、 廣平王 懷 國臣多驕縱,公行屬請, 魏主 詔中尉 崔亮 窮治之。”
詞語分解
- 國的解釋 國 (國) ó 有土地、人民、主權的政體(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國家。國土。國體(a.國家的性質;b.國家的體面)。國號。國度(指國家)。國策。國情。國法。國力。國防。國威。國寶(a.國家的寶物;
- 臣的解釋 臣 é 君主時代的官吏,有時亦包括百姓:臣僚。臣子。臣服。君臣。 官吏對君主的自稱:“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 古人謙稱自己。 古代指男 * 隸:臣仆。臣虜。 君 筆畫數:; 部首: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國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效忠國家的臣子或國君的臣屬,多用于古代政治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直接效忠于國家或國君的官員、民衆,強調對統治者的忠誠。
- 結構:由“國”(國家/統治者)和“臣”(官員、侍奉者)組合而成,體現君臣關系與國家利益的聯結。
2.曆史出處與用法
- 古籍例證:
- 《墨子·天志中》提到:“今國君諸侯之有四境之内也,夫豈欲其國臣萬民之相為不利哉?”此處“國臣”指國君的臣屬,強調維護國家利益。
- 《資治通鑒·梁武帝天監五年》記載北魏時期國臣驕縱的現象,側面反映“國臣”在官僚體系中的地位與責任。
- 古代政治語境:多用于描述分封制下諸侯國的臣子,或中央集權制中直接服務于君主的官員。
3.現代延伸與例句
- 現代釋義:雖不常用,但在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中,仍可指代忠于國家、盡職的官員或公民。
- 造句示例:
“蓋謀求帝國臣民之康甯,同享萬邦共榮之樂”,此處“國臣”延伸為效忠國家、追求共同福祉的群體。
4.相關概念辨析
- 近義詞:忠臣、臣子(側重忠誠與職務)。
- 反義詞:逆臣、叛臣(強調背叛國家或君主的行為)。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曆史背景,可參考《墨子》《資治通鑒》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