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願不及此”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事情的發展超出最初的預期,常用來表達對結果遠超當初願望的感慨。核心含義是「最初的想法未能預料到後來的局面」。
出自《左傳·成公十八年》中的記載:“孤始願不及此。雖及此,豈非天乎!”(原意是晉悼公即位時感慨自己未曾料到能登上君位,認為這是天命所歸)。
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最初的計劃或目标在實踐過程中被現實修正或超越”,強調動态調整與成長的過程。
類似成語有“始料未及”“出人意表”,但“始願不及此”更側重主觀願望與客觀結果的對比,帶有命運或機遇的色彩。
《始願不及此》是一句成語,表示願望或目标沒有達到預期或期望的程度。當實際情況不如自己的初衷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表達遺憾或失望的情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始:從一口“口”開始,橫折一下,然後再加一個豎提,總共兩筆。
願:從一口“口”開始,下面再加一個豎,再加一個折,最後再加一個橫,總共五筆。
不:從上到下是一豎,再橫折往右下方,最後向上卷曲,總共三筆。
及:從上到下是一豎,然後再向右上折,形成一個斜線,最後再向右下折,總共三筆。
此(一種寫法):從上到下是一豎,然後向右下方彎曲,最後再向左上折成一個右下角形,總共五筆。
來源:
《始願不及此》最早見于唐代杜牧的《贈别》詩中:“始願不及此,次第滄溟客。”整句詩意為“起初的願望無法達到這個程度,隻能安排在這一級的深遠旅行中了。”之後,這句成語逐漸成為流傳至今的固定用語。
繁體:
始願不及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這句成語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和現代寫法相似。
例句:
他努力學習,但始願不及此,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
組詞:
始末、始終、願望、不得已、此時此刻
近義詞:
初衷不及、願望落空、期望未達
反義詞:
超乎願望、遠超預期、出乎意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