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側階的意思、側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側階的解釋

正室旁的北階。《書·顧命》:“一人冕,執鋭,立於側階。” 蔡沉 集傳:“側階,北陛之階上也。”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望側階而容賢,候景風而式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側階”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建築中台階的形制與位置,具有特定的禮儀和功能含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本義與核心含義:

    • 指殿堂(或廳堂)側面(旁側)的台階。 這是“側階”最直接的含義。在古代宮室、宗廟或重要建築中,主體殿堂通常設有台階供人上下。位于殿堂正前方、正中的台階稱為“正階”或“阼階”,而位于殿堂兩側(東階和西階)的台階則稱為“側階”。例如,《漢語大詞典》指出:“側階,旁階也。”
  2. 建築功能與禮儀意義:

    • 供臣僚或賓客行走。 在古代嚴格的禮制下,台階的使用有明确的等級規定。正階(阼階)通常是主人(君主、家主)或舉行重要儀式(如祭祀)時行走的通道。而“側階”則主要供臣子、賓客或次要人員上下殿堂使用,體現了尊卑有序的禮制觀念。如《禮記·曲禮上》鄭玄注中提到相關禮儀規定,間接反映了不同台階的用途區分(雖未直接出現“側階”一詞,但制度相通)。
    • 區别于“阼階”(東階)和“賓階”(西階)。 在更具體的區分中,東階(阼階)為主人之階,西階(賓階)為賓客之階。兩者皆可視為相對于建築中軸線而言的“側階”,共同區别于想象中的“中階”(實際通常不設正中台階)。《中國建築圖解詞典》在解釋古代台階制度時會涉及此類區分。
  3. 等級與象征:

    • 體現尊卑秩序。 “側階”的位置和使用者身份使其成為古代建築等級制度的一個具體體現。行走于側階,意味着其身份低于行走于正階者。王其鈞在《中國建築圖解詞典》中解釋相關術語時,會強調這種建築元素蘊含的禮制文化。
  4. 現代理解與演變:

    • 在現代漢語中,“側階”一詞已非常罕用,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建築、曆史、禮儀或閱讀古籍時。
    • 其含義基本固定為“殿堂兩側的台階”,并帶有曆史文化的烙印。理解它有助于深入認識中國古代建築的空間布局和禮儀規範。例如,在參觀故宮太和殿等古建築時,觀察其台階設置(丹陛、禦路、東西階)可直觀理解“側階”的實際形态與位置。

“側階”指古代宮室、殿堂等建築主體兩側(通常指東階和西階)的台階,與位于正中的“正階”(或特指的“阼階”)相對。其主要功能是供臣子、賓客等身份較低者行走,是古代建築中體現尊卑等級秩序的重要禮制性構件。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側階”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建築布局中的台階位置,具體含義如下:

基本釋義

側階(拼音:cè jiē)指正室旁的北階,即古代建築中正房北側的台階。這一概念常見于禮儀文獻,如《尚書·顧命》記載:“一人冕,執銳,立于側階”,蔡沉注解為“北陛之階上”。

延伸說明

  1. 建築功能
    側階是古代禮儀場所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用于特定儀式或重要人物站立的位置。例如南朝任昉在《王文憲集序》中提到“望側階而容賢”,體現了其象征意義。

  2. 文獻用例

    • 《尚書》中描述周成王喪禮時,侍衛持兵器立于側階,顯示其莊重性。
    • 詩詞中亦有用例,如《送張殿院還台》中“側階簪筆書王法”,借指官員履職的場所。

其他說明

需注意,“側階”在醫學領域有不同含義(如鼻側階梯狀暗點),但此釋義與建築無關。用戶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建築術語,可參考《漢典》或《知網百科》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耗報說鄽阓打颏歌打平夥低息鬥升腸頓阻額骨豐肌弱骨工整鬼籙海绡蒿丘淮王術講畫角星傑格街邏精妙絕倫九重牆酒注子機牙卷子本局錢铠裝礦政髡鉗聯辭廉租房列城離宮别窟溜幹二淨露紅煙紫蠻蠻木岸盼睇旁畔炮車平署清露欽若痊較區士臊膻沙湧詩酒朋侪雙糖厮隸袒哭通光殿脫穎囊錐汪肆萬微尉納詳夢賢侯邪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