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煮熟的細絹。《急就篇》卷二:“綈絡縑練素帛蟬。” 顔師古 注:“縑之言兼也。并絲而織。練者,煮縑而熟之。”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夫羅紈文繡者,人君後妃之服也;繭紬縑練者,婚姻之嘉飾也。”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桑柘》:“用鹽殺繭,易繰而絲肕。日曝死者,雖白而薄脆,縑練衣著,幾将倍矣;甚者,虛失歲功。”
“缣練”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字義分解
合成詞義
“缣練”指經過煮練工藝處理的細絹,屬于古代高檔絲織品,常用于制作衣物或書寫載體。煮練後的缣質地更細膩、色澤更純淨,適合精細用途。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曆史文獻。如需進一步了解用法或例句,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古代紡織相關記載。
缣練,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為缣和練兩個字。它的部首分别是纟和阝,筆畫數分别為7畫和7畫。其中,纟是纖維的意思,阝是一個常見的部首,意為丘陵地。
缣練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紡織業,具體指的是紡織品中的絲綢。在漢字的繁體字中,缣練的字形為緘繩,由于繁體字在不同地區和時期變化較多,因此還有其他一些繁體字形。
在古代,缣練的寫法與現在稍有不同,其中缣字的古代寫法為縑,練字的古代寫法為鍊。它們的字形與現代略有差異,但含義相同。
例句:
1. 他穿着一件缣練制成的華麗長袍。
2. 這塊缣練織品觸感柔軟,質地優良。
組詞:
1. 缣縷:指細絲或絲綢線。例如:剪掉衣袖上的缣縷。
2. 缣帶:指用缣練制成的腰帶。例如:他系上一條紅色的缣帶。
近義詞:
1. 絲綢:與缣練同樣指代紡織品中的絲綢。例如:這塊絲綢閃爍着明亮的光澤。
2. 錦緞:指織有花紋的絲綢。例如:她穿着一條色彩鮮豔的錦緞裙。
反義詞:
1. 粗布:與缣練相反,指質地粗糙的布料。例如:這塊粗布用來做袋子非常結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