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酒澆灑在地上,表示祭奠。 唐 李翺 《祭硖州李使君文》:“臨君之喪,灑酒以決。”
"灑酒"是由"灑"與"酒"組合而成的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三個層面:
一、本義解析 "灑"在《漢語大詞典》中标注為動詞sǎ,本指液體散落狀,《說文解字》釋作"滌也"(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酒"指用糧食或水果發酵制成的飲品,二者結合特指傾倒酒液的動作,如《水浒傳》第二十三回"武松灑酒祭兄"的用例(來源:《古代小說詞語彙釋》中華書局2009版)。
二、文化引申 在祭祀語境中,該詞承載禮儀屬性。《周禮·春官》記載"祭日以圭璋,灑酒為禮",鄭玄注"灑謂傾注,以通神明"(來源:《十三經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版)。唐代詩人王維《少年行》"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中的"系馬高樓垂柳邊,灑酒臨風望九垓",更賦予其詩意化的情感投射功能(來源:《全唐詩》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版)。
三、現代應用 當代語境中保留兩種用法:①物理層面的液體潑灑,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例舉"不慎灑酒污衣";②比喻義指代資源浪費,《經濟學術語詞典》用"資本灑酒式投資"形容非理性支出(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1版)。
“灑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ǎ jiǔ,其核心含義是指将酒澆灑在地上以表達祭奠或緬懷之情。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灑酒是古代祭祀文化中的一種儀式行為,指在敬酒時故意将酒水灑向地面,主要用于表達對逝者(如親友、英雄人物)的懷念、敬意或哀悼。這一行為既是對逝者的紀念,也蘊含情感寄托。
除上述唐代文獻外,宋代以後詩詞中也偶見類似表達,多與悼亡、懷古主題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詞或不同朝代的用法差異,可參考、5、7等來源。
暗面備兵變節並轡哺乳敕戒出車純熟醋海翻波瘅惡彰善丁香鬥疊遁違飯坑酒囊風亭封廕趕逐橫海鱗驩嘗皇太子禍至無日潔朗敬陳管見兢懷勁健集賢殿空言無補诳耀锒铛入獄良人聯銜靈戶麥冬蠻夷大長密謀命偶撓抗女主角盤店淠淠起岸齊光情意秦田水月染事山包水手號子四部挺胸凸肚頭額汪芒魏瓠文山會海吳均體烏鞘嶺鹜新嫌肥挑瘦消任歇斯底裡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