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酒澆灑在地上,表示祭奠。 唐 李翺 《祭硖州李使君文》:“臨君之喪,灑酒以決。”
“灑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ǎ jiǔ,其核心含義是指将酒澆灑在地上以表達祭奠或緬懷之情。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灑酒是古代祭祀文化中的一種儀式行為,指在敬酒時故意将酒水灑向地面,主要用于表達對逝者(如親友、英雄人物)的懷念、敬意或哀悼。這一行為既是對逝者的紀念,也蘊含情感寄托。
除上述唐代文獻外,宋代以後詩詞中也偶見類似表達,多與悼亡、懷古主題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詞或不同朝代的用法差異,可參考、5、7等來源。
灑酒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涵義。它可以指由容器中傾斜地倒出酒液,或者用米糠、酒精、果汁等在祭祀儀式或慶典活動中灑撒。同時,灑酒也可以表示喝酒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灑(左右結構),水部(氵) + 沙部(少);酒(右上結構),酉部(酉) + 酉部(酉)。
來源:灑酒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庾質傳》中。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庾質在赴任途中停留在喪家,因為哀痛之情而将再也無法與好友共飲一次的願望傾訴為“不能灑酒”。此後,灑酒一詞逐漸成為表達無法再見的遺憾和心情的固定語彙。
繁體:灑酒的繁體字為「灑酒」。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灑酒」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灑」字的寫法為「異」,字形上更加繁瑣。而「酒」字的寫法則與現代相同。
例句: 1. 他情緒低落,隻能拿起酒杯灑酒發洩。 2. 他在慶祝活動上高興地灑酒慶祝。
組詞:灑水、灑淚、灑家、灑掃。
近義詞:傾酒、說酒。
反義詞:斟酒、封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