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rrupt officials] 貪官污吏
貪官污吏。《明史·魏觀陶垕仲等傳贊》:“ 太祖 起閭右,稔墨吏為民害,嘗以極刑處之。” 清 趙翼 《谒補山制府奉呈》詩:“令肅百城無墨吏,官高一品尚書生。”
“墨吏”是漢語中對貪官污吏的雅稱,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與詞源
“墨吏”指利用職權貪污受賄、違法亂紀的官吏。該詞源于“墨”的象征意義——古代墨水為黑色,故以“墨色”隱喻官吏心腸黑暗腐敗。如《明史》提到“稔墨吏為民害”,清代趙翼詩中亦用“墨吏”批判貪腐。
反義詞與文學用例
“墨吏”的反義詞為“清官”“廉吏”。毛澤東在《憶重慶談判》中曾用“重慶有官皆墨吏,延安無土不黃金”形成對比,凸顯政權清廉與腐敗的差異。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評論,如“肅清墨吏”“懲治墨吏”等表述,強調對腐敗行為的批判。現代也常見于反腐倡廉的語境中,警示為官者需廉潔奉公。
“墨吏”通過顔色隱喻深刻揭露官吏腐敗本質,兼具文學表達和現實批判功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廉政思想的重要載體。
墨吏是一個古老的詞彙,由“墨”和“吏”兩個字組成。在漢字中,它是用來指代古代負責寫字、書寫文書的官員。
“墨吏”的部首為“黑”,表示與黑墨相關。其中,“墨”的部首是“土”,共13劃;“吏”的部首為“口”,共6劃。
“墨吏”一詞最早出現在《屍子》這本古代文獻中。另外,也可參考《曆代名方》、《集韻》等書籍。
繁體字表達墨吏時使用的是「墨吏」,沒有改變。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雖然發音相同,但字體結構和筆畫可能存在一些差異。由于篇幅限制,這裡無法詳細展示古代的墨吏字體寫法,但可以參考古籍和古代字典。
1. 他的筆迹非常工整,看來确實是一名合格的墨吏。
2. 這位墨吏能夠迅速書寫出大量的文書,效率之高令人歎為觀止。
3. 現代社會中,墨吏的工作已經由現代化的打字技術所取代。
墨吏沒有常見的組詞,因為墨吏本身就是一個特定的職業稱謂。
1. 文書:指負責書寫和處理各種文書的人員。
2. 文書吏:類似于墨吏,也是指負責處理文書和書寫工作的官員。
墨吏并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是一個特定職業的稱謂,與其他職業沒有直接的對立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