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出牧的意思、出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出牧的解釋

出任州府長官。《宋書·孝武帝紀》:“朕弱年操製,出牧 司 雍 ,承政宣風,薦歷年紀。” 唐 杜甫 《滕王亭子》詩之一:“人到於今歌出牧,來遊此地不知還。” 宋 陸遊 《羅江驿翠亭讀宋景文公詩》詩:“ 宋公 出牧曾題壁,錦段雖殘試剪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出牧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指官員離開中央朝廷,赴地方擔任州郡長官(如刺史、太守等)的職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出”指離開京城或中央機構,“牧”本義為放養牲畜,引申為“治理、管理”。古代以“牧民”比喻官吏治理百姓,故“出牧”特指中央官員外放為地方行政長官,肩負管理州郡的職責。該詞盛行于漢唐時期,常見于史書與文學作品。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将“出牧”釋為“出任州府長官”。

二、詞源與曆史背景

“牧”作為官職代稱源于周代“州牧”制度。漢代實行刺史制度後,“牧”成為州級最高行政長官的别稱(如冀州牧、荊州牧)。《後漢書·劉焉傳》載:“州任之重,自此而始”,反映出朝廷派遣重臣“出牧”地方以強化統治的趨勢。

來源: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指出“牧”在官制中特指“州郡長官”。

三、用法與文獻例證

  1. 史書記載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曹操“出牧并州”,指其離京任職并州牧。

    來源:《二十五史》中的職官志部分。

  2. 文學表達

    蘇轼《密州出獵》中“為報傾城隨太守”的“太守”即“出牧”者的身份寫照,體現地方長官的職責。

    來源:《蘇轼全集校注》(中華書局)。

  3. 制度關聯

    唐代“出牧”常與“入相”對應,反映中央與地方官員的流動機制,如張九齡曾任荊州長史(出牧),後召回任宰相。

    來源:杜佑《通典·職官典》。

四、語義演變

隨着明清時期行省制度取代州郡制,“出牧”一詞逐漸少用,但“牧”作為地方官代稱仍保留于“州牧”“牧守”等詞中,成為曆史職官術語。

來源:呂叔湘《文言常用詞手冊》對職官詞彙的考釋。

網絡擴展解釋

“出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出任州府長官”,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多指官員被派往地方擔任刺史、太守等職。以下是詳細解釋和用法:


基本釋義

  1. 官職任命
    指中央官員調任地方,掌管州郡政務,如《宋書·孝武帝紀》提到“朕弱年操製,出牧司雍”,即描述帝王年輕時治理地方的經曆。唐代杜甫在《滕王亭子》中寫“人到於今歌出牧”,也指地方官受百姓稱頌的典故。

  2. 曆史語境中的使用
    該詞多見于唐宋文獻,如陸遊《羅江驿翠亭讀宋景文公詩》中“宋公出牧曾題壁”,指宋祁(字景文)任地方官時題詩于壁的轶事。


延伸解析


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書》、杜詩注本等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計敝帚千金不遷主菜牛才秀人微差人叉口撢塵會獨腳蓮呃呃額手相慶發話分叉鋒芒所向幹草堆高徽格思海瑞海涘賀新郎虹雨黃宮滹沱飯祜休交隱擊楫中流金蟲金人之箴孔鄭匡助誇嘴買單曼陁面受哪門子泥垡頭偏質頩頰鋪手切免青古碁癖囚籍人琴俱逝傷心疾首舌敝唇枯伸大拇哥食不下咽嗜膽書館兒廷策聽會挖墊王長彎路魏象無傷狎至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