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予甲冑。《左傳·昭公八年》:“聞 彊氏 授甲将攻子,子聞諸?”《舊唐書·後妃傳上·太宗文德皇後長孫氏》:“及難作, 太宗 在 玄武門 ,方引将士入宮授甲,後親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授甲”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曆史語境:
在《左傳·昭公八年》和《舊唐書》等古籍中,“授甲”指分發铠甲和武器,用于戰前準備。例如: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授予軍銜或軍官職位,例如:
“他在軍隊中表現出色,被授甲為上校。”
在閱讀古籍時建議采用古典含義(分發裝備),現代引申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如需考證具體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
《授甲》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部分:授和甲。
授的部首是手,總筆畫數為11劃。
甲的部首是甲,并且在部首位置上獨立成字,總筆畫數為5劃。
《授甲》這個詞語一般指授予軍銜或授予軍事榮譽,褒獎戰功或表彰個人功績的行為。
在繁體字中,授甲的寫法為「授甲」。
在古代,授甲一詞的寫法略有不同,甲字通常被寫作「㠭」,授字通常被寫作「守」或「扌八支」,總體來說,與現代相比,古時的字形更為繁複。
以下是關于授甲的例句:
1. 他在戰鬥中表現出色,将獲得授甲的榮譽。
2. 在慶祝大會上,軍隊向英雄戰士授予了甲級勳章。
授甲的一些組詞包括:授勳、授獎、授予。
授甲的近義詞有:授勳、頒發、授予。
授甲的反義詞則是:撤銷、剝奪、褫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