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授甲的意思、授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授甲的解釋

授予甲冑。《左傳·昭公八年》:“聞 彊氏 授甲将攻子,子聞諸?”《舊唐書·後妃傳上·太宗文德皇後長孫氏》:“及難作, 太宗 在 玄武門 ,方引将士入宮授甲,後親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授甲(shòu jiǎ)指古代戰争中向将士分發铠甲裝備的行為,屬軍事儀式性動作,常見于戰前動員或軍隊整編場景。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層:

一、基礎釋義

指分發铠甲等防護裝備。《漢語大詞典》定義為:“授予铠甲。謂分發武器裝備。” 該行為強調官方對軍事物資的支配權,如《左傳·哀公十年》載“授甲将攻之”,即記載了統治者向士兵分發铠甲的備戰場景。

二、軍事制度内涵

在古代軍制中,“授甲”是軍隊集結的關鍵程式,象征士兵獲得正式作戰資格。《中國古代軍事制度史》指出,周代“凡出征,必于祖廟授甲”,體現其與祭祀禮儀的結合。唐代實行府兵制時,“兵部授甲”需登記兵器編號,反映嚴格的裝備管理制度。

三、文化象征意義

在文獻中常引申為戰争動員的代稱。《戰國策·齊策》中“王乃授甲厲兵”即指全面備戰。漢代典籍更賦予其“授之以甲,托之以命”的忠義倫理内涵,體現統治者與将士間的契約關系。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陳高華《中國古代軍事制度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 《周禮注疏》《春秋左傳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授甲”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曆史語境:

一、古典文獻中的含義

在《左傳·昭公八年》和《舊唐書》等古籍中,“授甲”指分發铠甲和武器,用于戰前準備。例如:

二、現代引申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授予軍銜或軍官職位,例如:

“他在軍隊中表現出色,被授甲為上校。”

三、詞源辨析

建議

在閱讀古籍時建議采用古典含義(分發裝備),現代引申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如需考證具體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霸岸白翠八眉八面圓通伴姑博喻出花兒春露秋霜大赦等等吊鼻子貂參飛鸾翔鳳輔立稾人割付更適功德主栱枅垢黩貴表鶴嶺橫拜黃雛黃缯惠賜婚約惑眩賈國僵覆徑一周三矜張酒在口頭,事在心頭睽索岚氣溜冰六廐木獺母豬撚枝凝妙配祔凄忾親歡認清熱石沙洪燒乎乎梢婆肆侈桫椤探詢條牒瞳人托物連類隈蔚向晨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