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張鷟 《朝野佥載》卷六:“ 郴州 刺史 王琚 刻木為獺,沉於水中,取魚引首而出。蓋獺口中安餌,為轉關,以石縋之則沉。魚取其餌,關即發,口合則銜魚,石發則浮出矣。”後即名此種捕魚具為木獺。 宋 路振 《九國志·楚志》:“ 廖光圖 與 伊 嶽道士 伊用昌 為林泉之交。母病思鱠,屬江水夏漲,魚不可得。 用昌 探懷出一木獺,長三寸許,再三祝之,投於江中。須臾,波浪沸,遂擒一巨鱗出。”
“木獺”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文獻語境:
古代捕魚工具
據和記載,木獺是唐代發明的一種木質機械捕魚裝置。郴州刺史王琚将木頭雕刻成獺的形狀,内部設置機關:獺口放置魚餌,尾部以石塊加重沉入水中。當魚咬餌時觸發機關,獺口閉合銜住魚,同時石塊脫落使木獺浮出水面。宋代《九國志》中也記載了道士伊用昌使用木獺為病母捕魚的故事,印證了其實際應用。
詞語的引申含義
部分現代釋義(如)将“木獺”解釋為“形容堅硬堅韌的質地”,這可能是基于木制器械的物理特性産生的引申義。但需注意,此用法未見于古代文獻,屬于現代語境下的語義擴展。
知識辨析:
《木獺》是一個詞語,指的是一種生活在水邊的動物。木獺屬于鼠科,體形較大,全身呈褐色或棕色,有長而濃密的毛發,非常可愛。它們擅長遊泳和潛水,以竹子、樹葉等為食物。
《木獺》的拆分部首為木和犬,分别表示木制品和動物。根據筆畫順序來看,木的筆畫數為4,犬的筆畫數為8。
《木獺》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中,木取自于“木制品”,獺表示“水邊的動物”,合起來描述了這種動物的特征。它具體出現在哪個曆史時期的文獻中,目前無法确切考證。
《木獺》的繁體字為「木獺」。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木獺可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寫法,但因為曆史上的變遷和演變,對于具體古代漢字的寫法,我們目前的了解有限。
1. 我在公園旁的河流中看到了一隻活潑的木獺。
2. 這家動物園裡有很多珍稀動物,包括木獺。
一些與《木獺》相關的組詞有:
1. 木獺屬:指生物分類學中的木獺科。
2. 木獺茶:以木獺尾巴的形狀和其優美的水中動作為靈感而得名的一種茶。
與《木獺》近義的詞語有:
1. 水獺:另一個常用于指代類似動物的詞語。
2. 海狸:指生活在水域中的大型齧齒動物,也常與木獺混淆。
與《木獺》相對的反義詞是相對概念,不同動物或事物通常沒有具體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