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反經合義的意思、反經合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反經合義的解釋

雖違背常道,但仍合于義理。《北史·尒朱榮傳》:“ 榮 女先為 明帝 嬪,欲上立為後,帝疑未決。給事黃門侍郎 祖瑩 曰:‘昔 文公 在 秦 , 懷嬴 入侍。事有反經合義,陛下獨何疑焉?’” 唐 溫大雅 《大唐創業起居注》:“不為欺紿,自然反經合義,妙盡機權。”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中》:“然 楊 能反經合義,足矯奢葬之愆。”亦作“ 反經合道 ”。 明 徐渭 《女狀元》第一出:“此正教做以叔援嫂,因急行權;矯詔誅羌,反經合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反經合義”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1. 原始出處
    源自《北史·爾朱榮傳》:北魏時期,大臣祖瑩引用春秋時期晉文公與秦穆公之女懷嬴的典故,勸說皇帝立爾朱榮之女為後,稱“事有反經合義”,即看似不合禮法,實為權宜之策。

  2. 後世引用

    • 唐代劉知幾《史通》評價楊王孫裸葬之舉“反經合義,足矯奢葬之愆”。
    • 明代徐渭《女狀元》中亦用“反經合道”表達類似含義。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擴展

若需更多例句或文獻用例,可參考《北史》原文及《史通》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反經合義》的意思

《反經合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違背道德規範,違反正确的道義标準。它形容做法不公正,不符合倫理道德,違背常理。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反經合義》的部首是“言”和“土”,共有11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反經合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昭公十四年》一文中,“且誰敢行其反經合義”。繁體字為「反經合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作「反經合義」,沒有簡化為現代漢字的「反經合義」。

例句

1. 他的行為完全反經合義,違背了社會道德标準。
2. 這樣的做法不僅違法,而且反經合義,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組詞

反經合義的相關詞語:
1. 反道德
2. 違反倫理
3. 不合常理
4. 違背原則
5. 背離正義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不守法度、不講信用、違法亂紀
反義詞:守法守信、循規蹈矩、遵守道德準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