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世語的意思、世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世語的解釋

(1).世俗的言論。《無量壽經》卷下:“不欣世語,樂在正論。” 明 劉基 《招隱》:“世語我不接,世士我不逢。”

(2).俗語。 唐 劉知幾 《史通·言語》:“唯 王 、 宋 著書,叙 元 、 高 時事,抗詞正筆,務存直道,方言世語,由此畢彰。而今之學者,皆尤二子以言多滓穢,語傷淺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世語"的漢語詞典釋義

"世語"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主要指向以下幾個方面:

  1. 世俗的言論;世間通行的言語: 這是"世語"最核心的含義。"世"指世間、世俗、當代,"語"指話語、言論。合起來指社會上普遍流傳的言論、看法或說法。它常帶有中性或略微貶義的色彩,指并非高深或超凡脫俗的見解,而是大衆的、普通的議論。例如《晉書·隱逸傳·陶潛》中提到陶淵明"未嘗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則飲,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辍。嘗言夏月虛閑,高卧北窗之下,清風飒至,自謂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以宋書雲雲,世語亦然。" 這裡的"世語"指的就是世間普遍流傳的關于陶淵明的說法。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2. 指非佛學、非宗教的世俗話語: 在佛教語境中,"世語"常與"佛語"相對,特指世俗間的言論、學問或事務,區别于出世間、關乎解脫的佛法言論。例如,佛經中常告誡修行者應遠離"世語",專心佛法。來源:《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宗教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書名或篇章名: 曆史上曾有以"世語"為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劉義慶所著《世說新語》的别稱之一。該書原名《世說》,後人為與漢代劉向所著《世說》(已佚)區分,加"新書"二字,唐時稱《世說新書》,宋以後通稱《世說新語》。"世說"即"世語",意指記錄當時社會名士的言談轶事。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世說新語》研究文獻。

"世語"主要意指世俗的、世間通行的言論或話語。它強調其來源和性質屬于塵世大衆,區别于高深的哲理、宗教教義或官方言論。在特定語境(如佛教)下,其與"佛語"的對立關系更為明确。它也作為重要典籍《世說新語》的别稱而存在。

網絡擴展解釋

“世語”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析,結合多來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世俗的言論
    指與宗教、哲學或高雅文化相對的日常言論,常見于佛教經典或古代文人作品。如《無量壽經》提到“不欣世語,樂在正論”,明代劉基《招隱》中也有“世語我不接”的用法。

  2. 俗語/方言
    指民間流傳的通俗語言或特定地域的方言。唐代劉知幾在《史通》中稱方言世語“由此畢彰”,表明其具有口語化特征。

二、延伸用法

三、使用場景

  1. 宗教經典:用于對比宗教真理與世俗言論,如佛經中強調超脫世語。
  2. 文學批評:古代文人通過“世語”表達對淺俗語言的不滿,追求雅正文風。
  3. 民間文化:俗語形式體現百姓生活智慧,如“世語不可名”(晁補之詩句)。

提示:若需查閱具體古籍原文或擴展例句,可參考《無量壽經》《史通》等文獻,或訪問查字典等工具網站。

别人正在浏覽...

辨理閉骨重洋摴蒱大邳觰沙疊騎洞曉端謹呃逆福惠關東平原歸處規冀合得來涸思乾慮鍧鍧鴻钜後省劃撥清算黃丹黃眚會意驕泰炯介谲誕劇聖看徇連車連言栗縮落不是洛派冒領謀事在人木廂凝嚬睨眴彷徨庖丁騎虎難下請來檾麻齊煙九點人身攻擊山岑山圪落沈洿食馔一口庶常疏密四隅跳戰駝馱丸子渥澤物累五言排律翔抱香筒